close

作者:林立青  出版日期:2017210

★★★★☆

Chizu小評做工的人(電子書)

本書是2017年的暢銷書籍之一,很少會有書的主角是工地周遭做工的人,寫書的是工地監工,真實性更高,也引起社會不少關注;其實作者如果寫監工秘辛,應該也會有不錯的號召力,但作者選擇讓這些無法發聲的做工的人作一次主角,不管是用關懷、心疼、甚或控訴的口吻描述,都令人印象深刻,工地速寫的完成更擴大台灣書壇的廣度。

我特別註記下以下文字,表達我的震驚:我們的社會福利其實是會幫助窮人的,但你得是一個「標準的」窮人。很可能你很窮,但不是政府想看到的那種窮法,你就還是得去舉看板。畢竟拾荒的待遇更不好。一個人去舉看板一整天,至少可以讓兩人吃上一天飯。

這群做工的人,多半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但坦白說都是靠自己的勞力生存的人,也是社會福利少能照顧的族群,因為太窮了、或太邊緣了,於是乎這群做工的人,也衍生出一種生態體系,可以互相幫忙和扶持,這個體系和其他一樣,有好人也有壞人,顯然大部分人都以為那群人很多是壞人,本書的出版的確讓我的眼光寬廣不少,而這群人在某種程度上更有俠義精神,更能將心比心,就如同書中所寫的黃師傅一樣:

我身邊的黃師傅就是如此,他進便利商店時,寧願脫鞋也不願意踩髒別人的店,原因是不想讓這些服務生增加困擾。那些經過無縫處理的乳白色拋光石英磚,是店員們理所當然要負責清理的。

也許閱讀完本書有些沉重,也對這樣的不公環境有些無能為力,但我想我們能作的是藉由這些書寫,打開自己的心、較不帶歧視的眼光看待那群做工的人。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
但一個人只是想活著,謙卑和努力地活著,這難道不值得尊敬?


僵硬變形的關節與水泥咬手的潰爛,從沒痊癒過,隔著圍籬的冷漠歧視,和圍籬內的直接壓迫,幾瓶維士比、一管注射針、一個小藥瓶……他們只能無奈認命,這世界卻不能棄之不顧。

底層之下的底層,剝削之中的剝削。一個青年監工的批判與關懷,那些心疼他說不出,所以他寫下來。

有時他是有點皮,但重情義、對身邊人不離不棄的工地八嘎囧。
有時他是入了行就註定活不過七十歲的電焊工,走時帶著盲眼和爛肺。
有時他是外籍移工,被體制漠視及壓榨,廉價又耐操,他的名字就是身上背心的數字。
有時她是師傅身旁備受尊敬的工地大嫂;或者默默吞下輕視跟排擠的外配。
有時,他們是高舉著建案廣告牌一整天只能賺四百元的看板人。

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在此掙扎求生,心知肚明再怎樣拚搏也翻身無望。權力者毫無憐憫地欺壓,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遠望──反正「偏見」的標籤已輕鬆貼上了,又何必費心?

林立青擔任建築監工十餘年,這些階級不公與扭曲對待不斷在眼前搬演,自己卻無能為力,連淚都早已流不出。終於藉由這本書,他將心中的巨大無力感化為一記憤怒直球,奮力投向社會,他要為生命中所有認真活著的小人物找回存在的真實,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真正被視而為「人」地尊重。
本書特色:
第一本由建築工地的第一線「現場工程師」書寫,做工者的生命紀實故事。
攝影師攝下工地師傅日常群像,以彩色、黑白照片穿插設計,重現《人間》雜誌般的時代光影。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既然知道以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去斷定其社會階級以及地位是錯的,並且深惡譴責,那又為什麼不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呢?
林立青:「我最後想再說一個故事:我在寫作當下已經將真實的人名隱去,地點也做了變更,但完成後我卻發現,無論怎麼更換這些地點、季節或是人名,總會不經意地又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人。我對此感到無奈。如果你發現書中的人名和場景有所雷同,請哀矜而勿喜。」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林立青
一個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就在工地現場從事監工至今。
現實專長為搬弄、造謠和說謊,用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編織的謊言能夠吸引憐憫,搬弄而成的印象可帶來同情,造謠之後好求取寬容。如此而已。
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

我躲在文字之中,對自己說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