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暗中的人.jpg 

★★★★    作者: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Chizu小評

幾年前喪妻的布里爾跟離婚的女兒以及喪夫的外孫女住在一起,屋內空氣應該不用想的就知道多麼凝重灰暗;因此年邁的布里爾深受失眠所苦,在現實生活掙扎痛苦之際,只能寫一個故事來使思緒抽離,這個故事的主角布里克睡醒之後,發現自己深處在內戰頻仍的美國,但卻沒有經歷911或是伊拉克戰爭,他一臉困惑之際,被強壓著去殺一位名為"布里爾"的文學家。有點荒謬吧!居然杜撰一個角色來殺死自己,就可知道布里爾是多麼想逃脫殘酷的現實,每每在夜晚睡不著之際,回想過去的美好和可惡的背叛,抱著回憶試圖入眠,但未果,才會希望故事的主角來一搶把他致死;更殘酷的是,他的後代似乎也各自守著悲哀而失眠。布里克真的有把布里爾殺死嗎?讀完本書後,或許你也可以找到在亂世中的一些處世哲學。


書簡介
(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當怪誕的世界滔滔向前流動,
當夜晚猶如深不見底的黑洞,
在回歸現實之前,在明天來臨之前,
請聽我再說一個故事吧!

這是個無比漫長的夜晚,這是個只屬於布里爾一個人的夜晚。

失眠的布里爾為了度過漫漫長夜,給自己說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布里克一覺醒來,便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全然不同的美國」──這裡並未經歷九一一攻擊事件或伊拉克戰爭,卻爆發了另一場內戰,導致物價飆漲,民生條件倒退了好幾十年。這陌生的景況是真實還是幻覺,布里克完全摸不著頭緒;他甚至接獲指示,必須親手殺害一個人,才能終止這場戰爭……

深沉的夜裡,布里爾的思緒就像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杜撰的故事未歇,親身經歷的故事卻湧上心頭,他想起曾經美好的戀愛、曾經荒唐的背叛。而此時此刻,在這樣的黑夜裡,他孤獨的家人們也各自鎮守哀傷的回憶無法入眠嗎?

然而布里爾很清楚,只要沉浸在故事裡,便不會想起那些寧可忘懷的事。守著故事,是唯一的辦法;守著故事,看結局會發生什麼事。

在天亮以前,布里克將被告知他要殺的人叫作「布里爾」,故事該如何收尾?在天亮以前,誰會走進布里爾的房間?在天亮以前,布里爾又要如何從故事與往事交錯的迷宮回歸真實世界?

保羅.奧斯特用《黑暗中的人》為我們展現了鏡中鏡般不斷變幻的迷人世界,所有真實與想像、體驗與杜撰、期望與失落,甚至是分岔的思緒所延伸的兩種結果都是可信的存在。作者在虛實掩映的故事中,透過戰爭的集體創傷對照個人微小但椎心的痛楚,並為我們帶來溫暖明亮的希望之光:這怪誕的世界滔滔向前流動,而我們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存姿態。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於一身,是村上春樹最喜愛並親筆翻譯其作品的美國當代大師級作家。

一九四七年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克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唸英文暨比較文學系,並獲同校碩士學位。年輕時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不斷嘗試各種工作,甚至曾參加舞團的排練,只為了「觀看男男女女在空間中移動讓他充滿了陶醉感」。

他早年的創作深受法國詩人及劇作家的影響,《紐約三部曲》則是他重新回歸美國文學傳統的轉捩點。他曾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的「莫頓‧道文‧薩伯獎」,以《機緣樂章》獲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提名,並以《巨獸》榮獲法國文壇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麥迪西獎」。

奧斯特的小說一貫以豐沛的想像空間,對自我與他者、孤獨與社會、心靈與物質進行沉思和反芻,充滿了智慧與迷人的丰采。其他作品包括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評論集《饑渴的藝術》、詩集《煙滅》、小說《月宮》、《在地圖結束的地方》、《昏頭先生》、《幻影書》、《神諭之夜》、《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末世之城》、《書房裡的旅人》、《黑暗中的人》及《無形之物》(暫譯名,皇冠即將出版)。

一九九○年代起,奧斯特積極參與電影工作,除為華裔名導演王穎編寫「煙」的劇本(「煙」曾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國際影評人獎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並與王穎合導了「面有憂色」,以及獨立執導「綠寶機密」(Lulu on the Bridge),深受稱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zu 的頭像
    chizu

    Chizu's Secret Garden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