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小說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娜歐蜜‧貝那隆Naomi Benaron  出版日期:201823

★★★★

Chizu小評跑過裂谷(新版)(電子書)

以下是維基百科對於盧安達大屠殺的敘述: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在位於中非的盧安達,是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進行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從199446日至7月中旬的100天裡,盧安達700多萬人口中約有50萬—100萬人被殺。屠殺的背景是胡圖族的政府軍與圖西族的盧安達愛國陣線之間的盧安達內戰。

而本書的背景就設定在盧安達大屠殺前後時期,藉由一名深具跑步天賦的圖西族男孩尚派翠克,用雙腿為族人、為國家、為奧運夢想而跑的故事,來讓更多讀者了解那段慘絕人寰大屠殺時期,盧安達人民的心聲和掙扎,為何生在同塊土地上的圖西和胡圖族不能和平相處,不能一起當盧安達人;主角圖西男孩為了夢想、甚至還必須佯裝成胡圖族而出賽,不過事件的演變也漸漸失去控制,儘管男孩還是不放棄奧運夢想,但已經產生一些衝突,特別是他愛上了一個在學校積極批判政府當局的胡圖女孩碧雅,不安的氛圍漸漸蔓延,直到胡圖總統座機遭擊落身亡,內戰大屠殺正式展開,許多人生死未卜、包括碧雅,男孩到底何去何從,碧雅是生是死,一定是讀者最想知道的,幸好作者非常仁慈,結局是好的、但也很慘忍,大家看了就會知道。

P.S. 書腰特別拿此書來跟《追風箏的孩子》相比,但我還是覺得《追風箏的孩子》比較感動我。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好久沒有一本書比《追風箏的孩子》更令人感動了!

「貝爾維德文學獎」得主,獎勵關注人類正義為主題的小說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拉斐爾.蒙特斯Raphael Montes  出版日期:2017429

★★★★

Chizu小評

本書是作者第二本作品, 1990年出生的巴西作者 據說是因第一本作品過於暴力,作者母親建議他寫一篇愛情故事的產物,但這樣的愛情故事卻很扭曲、或許道德感較高的讀者會視為有些病態,有些橋段還真有些毛骨悚然,是本很挑人閱讀的小說,但如果就文字和塑造的氛圍來說,作者表現得很好,只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種恐怖情人的內容。

如果你想要知道有些人為了愛情,會作出多麼極致激烈瘋癲的事,看本書絕對沒錯,正好主角又是一名醫學系大學生,光想像就可以知道為何書封面是行李箱裡沾著血痕!不過主角的情人也不會一直沉默,主控權互有輪動,也增加可看性,只不過看到結局,雖然是開放式的,應該會和我一樣有些傻眼,有些諷刺,這時就感覺英文書名”Perfect Days”取得真好,總之此書滿挑人讀的,有興趣的朋友可去書店翻翻再下手。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乖。先好好睡一覺,等妳醒來時,我們已經在美好的旅程中了。」
語畢,泰奧將行李箱拉鍊拉上。
當然,他沒忘記留個縫隙給克萊瑞絲呼吸。

愛情是世間至苦和極樂的複雜組合,也是窮盡一生仍難解的永恆謎題。

他們是一對如膠似漆,總是出雙入對,形影不離的大學情人。

男孩說,自從在派對上認識了女孩之後,
他的世界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孤獨,女孩充實了他的生命。

男孩說,他們是命中注定相遇的戀人,天生一對的伴侶。

男孩說,這是一趟計畫中橫跨巴西的完美旅程,也是女孩的畢生夢想,他希望能為她實現願望。

女孩總是安靜地聽著男孩說著,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拉斐爾.蒙特斯Raphael Montes
巴西的天才新秀,出生於里約熱內盧,1990年出生,已經是執業律師與作家,處女作《自殺》是以現代手法處理的典型犯罪小說,入圍2012Benvira文學獎決選、巴西國家圖書館的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文學獎,被譽為當代最令人眼睛一亮的原創著作。

蒙特斯家裡有五千本關於犯罪與推理文學的藏書,他也寫書評,因文字鮮活,自創一格而擁有廣大的粉絲,並吸引文壇關注。美國推理雜誌《Ellery Queen》稱蒙特斯是明日之星,美國知名的巴西文學翻譯家Clifford Landers最近編寫巴西犯罪小說文選,也收入蒙特斯的作品。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親的靈魂在雨中飄升  

★★★★ 

Chizu小評

本書藉由兒子帕德里西歐為了病危的父親,自德國回到祖國阿根廷,偶然發現父親一直在蒐集的新聞簡報檔案,都是圍繞者一個失蹤的年經人,揭開阿根廷「骯髒戰爭」時期的黑暗歷史。如果在維基百科打上西班牙骯髒戰爭,會找到以下文字:骯髒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Sucia,英語:Dirty War)發生於1976年到1983年間,阿根廷右翼軍政府國家恐怖主義時期,針對異議人士與游擊隊所發動的鎮壓行動。由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的阿根廷軍政府所支持的以暴力抵制持不同政見的人民。在這段時期,軍政府用不合法的逮捕、拷打、殺害或強迫9,000(此值確認為已經遭到殺害的人數)30,000名的阿根廷人消失。 

書中於1983年出生兒子帕德里西歐,對骯髒戰爭期間和之後的記憶已經模糊,那段時間父母怎麼度過,也完全沒有記憶,從小是藥罐子的他,似乎也是藉著食藥忘卻曾經有的恐懼,但藉由追查父親為何要蒐集失蹤年輕人的檔案和下落,重新面對那段恐怖的歷史,進而正視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當時謀殺的事實。用帶點推理懸疑氣氛的寫法來讓世人了解骯髒戰爭,是高明之處。不過閱讀之前,能夠先了解阿根廷的近代史,應該更能領會文壇對本書的盛譽。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他們一直在謀殺年輕人。這是我對父親做出的調查報告

西語文壇新希望,帕德里西歐.普隆,震撼國際代表作
GRANTA》雜誌評選當代西班牙語文壇最寄予厚望的青年作家
結合故事敘述和偵查報告,以黑色懸疑小說形式.揭露威權時代犯罪史實,更勝《謎樣的雙眼》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的杏仁樹  

2015年5月28日出版

★★★ 

Chizu小評 

如果要將本書和<追風箏的孩子>相比,我還是覺得後者比較具震撼和感動性。但<永遠的杏仁樹>也不差,書腰稱其為以巴衝突版的追風箏的孩子,也非常合理,想要了解新聞上冷硬以巴衝突的背後,巴勒斯坦人是如何求生存?本書可有很公允的觀點。也因為作者是猶太裔美國人,高中時候曾經回到以色列住過一陣子,在看聽到巴勒斯坦人和猶太相處以及生活的種種後、醞釀20年才寫出的本書,非常具有意義,寫作的層次也格外高明,將一個巴勒斯坦父親、用愛和包容,鼓勵兒子透過教育追求美好生活時,所遭遇的困境、對立與衝突,寫得非常到位,值得一讀。  

本書的主角是個叫阿赫瑪男孩,住在巴勒斯坦的鄉下,天生就是個數理天才,大弟阿巴斯則擅長社交,本來美好的生活,就在以色列建國之後開始分崩離析,父親也因阿赫瑪意外幫助叛軍而入獄,父親的入獄也讓兩兄弟的人生從此步向不同的路,阿赫瑪聽從父親的話,放下仇恨,進入以色列讀書,即使面臨許多困境,也努力靠著自己的天份往上爬,終於熬出一片天,也逐漸改善巴勒斯坦的家人生活,但當初憤而離家的阿巴斯,卻就此斷了線….直到阿赫瑪都60幾歲,才在電視上偶然發現阿巴斯還住在加薩走廊,於是用盡所有方法抵達加薩找到的弟弟,到底一別近40年的兄弟見面,是以何局面收場,就要請朋友自己去看看囉!只能說,作者其實很仁慈難怪我只是眼眶泛淚、沒有閱讀<追風箏孩子>的滴淚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以巴衝突版《追風箏的孩子》 

從巴勒斯坦人民的視角出發,寫盡無辜百姓與孩童在戰火下受到的無盡壓迫,娓娓道出一個戰爭與和平、種族與仇恨、包容與希望、親情與愛情的動人故事……
「《永遠的杏仁樹》可以對巴勒斯坦人做出的貢獻,也許可比《追風箏的孩子》之於阿富汗人。」――《每日星報》(黎巴嫩)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不見的山.jpg  

★★★★☆ 作者:卡洛琳娜.狄.羅柏提斯Carolina De Robertis

Chizu小評

如果沒有閱讀本書,我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去搞清楚烏拉圭和巴拉圭地理位置的不同(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是靠海的國家;巴拉圭則是南美中部的內陸國家),也不會知道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原來是名不符實的城市(註1),不會知道百年來烏拉圭的興衰。我想這就是閱讀帶給我的另外一種成長,包括知識的累積。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作者: 安卓利亞.勒維Andrea Levy

Chizu小評

要談小島這本書,了解牙買加和英國的相對地理位置很重要;
由於休假在家,就運用google map抓到下面的圖。


牙買加在1962年之前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小島是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和之後發生的故事,1948年是書中較常提及的年份,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