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銳
Chizu小評
在我印象當中,中國作家寫了很多關於文革以及國共對抗的著作,但是要以滿清末年義和團事件為背景的似乎不多,而本書就是如此特別的存在,講述的是天主教來到中國後和當地人發生的種種糾葛和衝突。
人往往篤信了某一宗教後,便想將其教義和精神散播更多人,更有熱忱的人就成了遠渡重洋的傳教士,就如書中的老神父和其徒弟張馬丁一樣,從義大利來到山西的偏遠小村,希望當地人民能夠脫離信奉娘娘廟、轉而擁抱主的懷抱;只是太過於著急的結果,就產生村民和教會的衝突,張馬丁被誤認為被打致死、結果娘娘廟的主持張天賜只能以殺人罪被處死;而半死不活的張馬丁頓時成為沒人要的棄兒,但悲劇並未停歇,張天賜的家庭已崩解、其妻也發瘋,天主教和當地居民的衝突越演越烈,在那個有點瘋狂的年代,更多荒謬的事情正在上演,作者一點都沒心軟,繼續將故事推升至有點殘忍的境界,彷彿沒有如此佈局,無法讓讀者了解那時代的糾葛和衝突。就像王德威所講的,李銳以他自己的方式,寫下了中國「現代」如何誕生的故事。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是滿清末年,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百姓因此被迫略失去自己的悲劇的縮影。
全書以華北各地教案為主軸,講述西方傳教士與當地人民及其信仰的種種糾葛。
中國滿清末年,西方義大利的一老一少傳教士來到中國山西一個偏遠小村天石村,老神父立志要將他們忠心信奉的天主帶進中國小村,他與他最鍾愛的年輕徒弟張馬丁,立志要將天主的教會,在這小村蓋起來。
無奈小村的精神依賴是恭奉女媧娘娘的娘娘廟,傳教士一心要將他們的天主帶進這個充滿迷途羔羊的樸實小村落,但老神父的方式,竟是不惜說謊錯殺百姓。
故事發生在有一次村民與教會的衝突中,主角張馬丁(一位年輕義大利傳教士的中國名字)不小心被打昏,他被誤以為被打致死,老傳教士藉此誓言要找出兇手,並提出二個要求,一是找出兇手殺人償命,另一是不追究殺人兇手,但要小村將他們的娘娘廟拆除,蓋上信奉天主的教堂。
村民商量的結果,娘娘廟的主持張天賜為了保住娘娘廟,寧願代為受死。
誰知張馬丁幾天後竟又活了過來,但老傳教士為了要拆除娘娘廟,為了要讓天石村的所有迷途羔羊都改信他的天主,他竟強力要求張馬丁改頭換面,隱瞞他沒有死亡的訊息。
但張馬丁畢竟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他毅然決定叛離他最衷愛的教會,以及他敬如父親的老神父,他說出了真相,然而悲劇已經造成,張天賜已經被殺,他們一家的悲劇也無止盡地開始了;同時,天石村的百姓與教會的衝突也更加劇烈了……
風雪夜裡,一個被逐出教會、瀕臨死亡的意大利傳教士,和一個求子成瘋的中國寡婦在娘娘廟口相遇了。這一夜,在異教的殿堂裡,已經奄奄一息的張馬丁墮入了肉身的淵藪……。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李銳
一九五○年九月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一九六六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一九六九年自一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一九七七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一九八四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函授部。一九八八年轉為山西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同年六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當選山西作家協會副主席。二○○三年十月主動辭去山西作協副主席職務,同時退出中國作家協會,放棄中國作協會員資格。二○○四年三月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二○○七年十二月獲得香港公開大學授予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一九七四年發表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表各類作品百餘萬字。曾獲《山西文學》優秀小說獎、時報文學推薦獎,《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等。
著有《丟失的長命鎖》、《厚土》、《舊址》、《傳說之死》、《無風之樹》、《萬里無雲》、《銀城故事》、《寂靜的高緯度》、《紅房子》、《太平風物》等。
作品被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