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zu小評

本書是一本重量級的作品,於2015年獲得第153屆直木賞,作者是移居日本的台灣人,寫的內容則是從1975年蔣中正總統過世寫起,這樣的刻意的安排,不僅馬上吸引日本人的目光,也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日本或是台灣)讀者們,刻畫出非常生動的畫面。

是本外表披著推理小說的外衣(要尋找殺祖父的兇手),骨子裡卻是名副其實時代小說的作品。我不得不說,這是個非常好的組合:在抽絲剝繭當中,帶讀者看1975年以來台灣的變遷,光華商場、碟仙….等遙遠的記憶紛紛出籠,也因為要找殺祖父的兇手,不得不把時代再往前挪移,國共內戰、老兵、家族因戰亂而釀成悲劇的同時,也再再提醒我們那個時代洪流下人物的渺小和無奈。坦白說,這樣的內容可以用日文撰寫發行、讓日本人閱讀到且還得到直木賞,還真是有些感動。

我想每個人都可從本書找到某些片段而心有戚戚焉,想要了解更多台灣近代發展的朋友們,不要錯過這本作品,另外譯者王蘊潔功力了得,如果說本書是中文書寫,我也相信呢!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事情發生時,葉秋生還只是一個年少輕狂的十七歲高中生。
  
那一年,總統逝世,臺灣逐漸換上了愛迪達慢跑鞋的氣氛,女人在打麻將時抱怨物價飛漲,男人忍受著下班還要做家事的生活,年輕人則忙著談情說愛。祖父就是在那時候被人殺害。
  
祖父是山東老兵,他待家人嚴苛,對弟兄們卻很講義氣,甚至把昔日同袍的遺孤當成親生孩子般扶養。深獲人望的他,究竟為什麼慘遭殺害?祖父離世時,葉秋生沒有痛哭,但死亡疑雲卻像投入心湖的小石子,使他做什麼事都意興闌珊。在命運之線的牽引下,他決定親手揭開真相。
  
身處時代洪流的人們,看不見彼此的淚……少年狂放不羈的成長故事,穿插著祖父之死的謎團,在歡笑與眼淚之間,令人震驚的真相從歷史之河漂流而出。七年代的臺灣躍然紙上,人物彷彿擁有穿透書頁的熱量,讓每一個世代的讀者,都在少年葉秋生的身上看見了與自己重疊的身影。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東山彰良
1968年生,本名王震緒,父親王孝廉(筆名王璇)。五歲隨父自臺北移居日本。筆名中的「東山」取自祖籍山東,「彰」字取自母親任教過的彰化中學。他以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初試啼聲,還曾撰寫《火影忍者》電影版劇本。2015年以融合父親真實成長經歷的小說《流》,一舉摘下日本文壇最高榮譽的直木獎,成為繼邱永漢、陳舜臣後,第三位獲得直木獎的臺灣人。

東山彰良不僅擁有臺灣、日本的雙語背景,本身也嗜讀歐美文學,因此作品呈現幽默、爽快、帶著異國風情的豐富樣貌,顛覆了日本文壇目前既有的小說類型,為文學界開啟一股新潮流。

得獎紀錄
2002年以《逃亡作法》獲第1屆「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大獎銀獎、讀者獎。
2009年以《路傍》獲第11屆大藪春彥獎。
2013年以《黑色騎士》獲日本國內外戰鬥小說BEST 101名。隔年又以同作入圍第6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榮獲「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第3名。
2015年以《流》獲第153屆直木獎,東野圭吾、宮部美幸、北方謙三等九位重量級評審一致好評。
2016年再度以《流》入圍書店大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