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嚴長壽  出版日期:201716

★★★★☆

Chizu小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此類書籍真的很適合在電子書閱讀器上看,運用零散的時間就可看完,還可把重點註記下來、寄到自己的信箱,方便之後查閱,否則要我在茫茫書海中再翻開本書,恐怕難上加難。

本書是嚴長壽在2008年出版《我所看見的未來》後8年、發現台灣也空轉8年之後,寫下的期許和建言,書名依舊很正面-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台灣的確需要重新定位,或許很多絕對條件台灣都趨於弱勢,甚至連東南亞國家都已駕凌我們之上,但怎麼轉化劣勢為優勢,是台灣燃眉之急。

就拿這兩年非常慘澹的觀光產業,少了陸客,似乎台灣就很多飯店和內需就撐不下去了,但嚴長壽在書中直言:台灣真正的優勢是,一方面生活費相對於其他世界大都會是便宜的;其次,社會治安大體非常好;第三,擁有便利的基礎建設與公共設施。我忽然覺得,台灣的低所得、低物價,固固然令經濟停滯。但換個角度想,我們也可以善用低物價、便宜的優勢,從優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他之前長期居住在東部,也對台東花蓮的未來規劃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言,希望官方也能夠聽得見,因為台灣要轉弱勢為優勢,沒有政策的配合、再搭配民間的努力,是沒法達成的。

這兩年因為公益活動的關係,去了4次台東,也對那有獨特於其他縣市的氛圍身有感受,也對作者提出的建言頗為贊同。台東少有雨、有山有水、沒有大型工廠(空氣好)、冬天比較溫暖,作任何戶外活動、在藍天白雲底下都是種享受,難怪很多歐美人士也會去那衝浪、搞藝術,對於這些美好,我們應該是要善加利用,而不是一昧要求台東要向其他觀光城市看齊。

作者成立的公益平台,持續的幫助各角落讓台灣更好的團體和組織,我只能說有這些建言真好,也希望政府單位可以放下成見,多聽些聲音、引領台灣有更好的未來。

我引述作者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生命中最大的成就,往往不在於我們分內做了多少事,而在於分外能為社會做多少事。而人生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付出後,看到別人的成功與光彩。「名聚人散,名散人聚」,如果大家都用這種心態面對未來,台灣就有改變的機會!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科技浪潮襲來、強國環伺、典範不在,台灣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嚴峻處境,

面對未來,台灣還有機會嗎?

嚴長壽:台灣需要一場「重新定位」(Reset)的革命

二○○八年,台灣政黨二度輪替,當時嚴長壽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獲選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曾得到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榮耀。也是從總統到基層公務人員、里長的必讀書籍。

可惜經過八年歲月,當時的「未來」如今已成「現在」,台灣走上了與書中期待背道而馳的方向,處境更加艱難。過往帶給我們好日子的「機會雲朵」已飄走,經濟優勢用罄、人才存糧耗竭……。

嚴長壽忍不住自問: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本書執筆期間,正值台灣三度政黨輪替,許多政策確如同鐘擺,從一端擺盪到另一端。對於國家、社會、青年的未來,嚴長壽有著最急切的憂心。台灣已經錯失太多機會,漸漸成為「消失中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產業、教育、觀光與文化的世界地圖上,失去了定位及方向,無法永續。

嚴長壽以長年投入教育、公益、觀光、文化…各方面的觀察與經驗,在書中分享他所看到的問題、機會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對於全球新興的「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s」、「企業和組織接班傳承」、「大國思考的陷阱」、「兩岸和國際關係」等,也都虛心坦懷提出他的觀點與建言。

現在正是台灣重新定位、重拾信心的時刻,嚴長壽期待這本書成為全體社會與公民凝聚「共識」的引子,能夠幫助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年輕人,重新發掘自己的優勢,以一種不亢不卑的姿態,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最自信的自己。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嚴長壽

民國三十六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二十八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一九九七年,他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寫成《總裁獅子心》一書,出版後立刻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並榮獲出版界各項大獎,往後出版的每一本書都對台灣各階層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從《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我所看見的未來》、《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你可以不一樣》、《教育應該不一樣》、《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台的故事》到《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每一本書都代表他各階段思考的重心;每一本書,主題雖有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人,始終懷抱著關懷和期待。

八年前,《我所看見的未來》出版,得到很大的迴響,當時的「未來」如今已成「現在」,台灣更加艱難了,而時間並未站在我們這一邊。如今出版這本書,期許新的執政者看清台灣正處關鍵「轉捩點」,與全民共同摒棄政黨、藍綠,為「消失中的台灣」尋找出路。這是嚴長壽出書的唯一初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