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希爾.德賽(Mihir A. Desai) 出版日期:2018329

★★★★

Chizu小評金融的智慧(電子書)

這本書閱讀的總時間,比我預期的長;儘管作者已經用比較淺顯的文字,試圖從文學、電影或是哲學的方式切入,把可能已惡名昭彰的金融世界談的有趣、有智慧,但前提是讀者對這些文學或是電影是熟悉的,否則,或許在閱讀過程中會有些不融入。不過即使去掉文學、電影或是哲學的舉例,直接跳到作者想要強調的金融智慧如何讓這個世界更好的運作、甚至可以更美好,還是可看到作者獨到的見解,因此不失為一本不錯的金融書籍。

本書分成8章講述8個金融智慧,照順序讀比較好、但挑喜歡的先閱讀應該也沒有太大的障礙,我自己是比較喜歡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別談論保險、價值創造和衡量、債務和破產的部分。另外,我非常喜歡作者對個人價值的描述,以下摘錄一段文字與大家共勉之:

現在。當你正視現在的自己時,過去的成就和那些錯過的機會根本就無關緊要。第二、價值估算一向強調未來,表示價值和決策根本上都是來自於推測,都是想像的行為。想像多種不同的未來,對於決策很重要,對於投資估價亦然。最後一點是,價值大多是來自終極價值(反映永久的報酬),而不是短期回報。人生這場漫長的比賽,歷久長存的價值是來自我們身後留下的,也就是我們的恩澤遺愛,並不是生前享受的種種。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貪婪、騙人的形象,累積社會的不滿,到現在仍令人避而遠之,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詆毀金融已是家常便飯,以為金融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背後也沒多大智慧。

但哈佛商學院與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Mihir Desai)指出,金融對於經濟和生活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

2015年,他受邀到哈佛管理碩士班,進行畢業演講,題目為「金融的智慧」,用人文的角度釐清金融對於生活的問題,演講結束後,得到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諸多迴響,因此催生了這本書。

委託與代理的問題,生活中也到處可見,例如:工作、教養、投資……
德賽發現,金融原則也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提供了答案──
保險,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
現在大家對保險業務有負面印象,但過去他們曾是英雄,可以讓人獲得拯救。
宗教的角度:不信神可是要永遠下地獄,難道值得冒這個險嗎?
歷史的角度:年金是擔心活太久所提供的保險,卻引爆法國大革命?

不懂「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
β值資產:這些人脈都有目的、利害關係
β值資產:不管你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是堅定的朋友
β值資產:當你最困難時,這些人必定守護你,當你衝太快時,會想辦法拉著你

如何創造「價值」,又該怎麼衡量?過去做了什麼不重要,未來才重要,所有價值都源自於未來。超額報酬,才是真正創造價值。

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福特和凡士通的合作關係,沒一起解決問題,百年關係反而破裂。

「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槓桿,就是「借錢」,以承諾換取資源,也是舉債人生會做出一連串的承諾和槓桿,對配偶、子女、工作和社區……

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美國航空把破產當成重新談判的策略工具,最後反而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責任義務,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條件

本書猶如一堂跨越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從人文角度來理解金融內涵的智慧,讓你順利操控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甚至可以讓每個人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米希爾.德賽(Mihir A. Desai)

出生於印度,在香港和美國紐澤西州長大。任教於哈佛商學院和哈佛法學院教授金融、稅法和創業等專業,曾獲獎無數,最近為哈佛線上教學的HBX平臺開發線上金融課程。他在企業金融、國際金融和稅收政策方面的專業背景讓他數度受邀至美國國會參加聽證會,也在全球多家領先企業和組織擔任諮詢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