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谷達也 Kumagai Tatsuya

Chizu小評

原本以為本書馬上就要解答我等待已久的邂逅之森未完結局-到底富治與熊王的對決孰勝孰負,沒想到卻完全出乎我意料,竟轉而探討現代叉鬼面對的困境,讀到此,大家一定認為我不喜歡這本書,但注意到我給的星號了嗎?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想一股作氣看完一本書,很少人能把這麼有點教條的議題談得那麼豐富。

藉由女記者美佐子闖入一年一度的叉鬼大會、對叉鬼質疑是否應該停止像過去ㄧ樣獵殺黑熊,然後由她眼睛和經歷帶領讀者自行去判對何種保育黑熊的方式最合宜,當然叉鬼談及獵熊時的哲學和心態流轉、彷彿「剛好毀掉半座山」絕對是無法忽視的關鍵,讀畢你一定會像美佐子一樣,對叉鬼獵熊的傳統更為尊重,絕對不是該吃肉、該不該取熊膽賣錢這麼簡單的是非題而已,或許醉心於保育課題的專家們,都應該來看這本書,保育的方式千百種,似乎不能一套行天下,或是一昧要求禁止獵捕,多元的視角是本書最成功的地方。當然要說作者沒有偏好的看法,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已經藉由文字,要讀者自行做選擇,因為現實真的很殘酷,但叉鬼傳統也令人迷醉。

當然大環境的變遷下,叉鬼的沒落是事實,年輕叉鬼首領瀧擇為了守護百年來的傳統,也面臨現實與理想的交戰、甚至婚姻和家庭都一併面臨危機,這樣的畫面不也時時刻刻在台灣上演嗎?多少原住民離開家鄉到城市打拼,但還是有人堅持留在山上守護家園,即使是家園已被天災蹂躪都堅持返回;還沒有看本書之前的我,也會質疑為何這些人偏要回到災區生活,山上有平地那麼方便嗎?但那真的只是平地人很狹隘的觀感,每個人因生活經驗的不同,對於居住在哪裡最適合差距甚大,因此在制定任何保育或安置政策時,或許要聽聽更多在地人的聲音,才不會美意變惡意。尊重在地的意見、給予更多的選項,可能才是處理這類議題最好的方式吧。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射殺熊,就彷彿殺死一半的自己。
但是,人為了活下去就得付出代價……

叉鬼是抱著與黑熊對等的態度獵熊的,
可能捕獲熊,也可能命喪熊掌之下;
吃熊肉,則是把對熊的敬意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讓熊的生命在自己的血脈裡延續……

一年一度的「叉鬼」大會,冒出一位不請自來的女記者美佐子。

叉鬼是一群使用古老手法進行狩獵的冬獵人,尤以獵熊知名。然而美佐子卻在大會上提出質疑,直批現今這個時代,還非吃熊肉不可嗎?認為叉鬼的狩獵文化根本就是用來掩飾人性私欲的障眼法,自此與叉鬼結下一連串的不解之緣。

歷經愛情的挫敗,從地方雜誌總編輯轉為自由撰稿人的美佐子,因為始終無法理解叉鬼中流傳的一句話:「剛好毀掉半座山」,又因為看到生態攝影師吉本的照片中,捕獲獵物的叉鬼不但絲毫沒有喜悅之情,反而面露哀傷,讓她彷彿被下了魔咒般,怎麼也無法停止追蹤這個主題……

美佐子先是親眼見識到「深山野放網絡」以人道方式對待誤闖菜園的黑熊,隨後當她貼身採訪叉鬼,並與叉鬼一同上山春獵,甚至差點遭黑熊攻擊,她的立場是否會因此動搖?

隨著美佐子的深入採訪,全書忠實呈現日本黑熊習性與現況、現代狩獵法規,以及各個自然保育團體的不同立場與做法,與傳統獵人家族傳承了十幾代的狩獵技能、儀式和禁忌,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者透過描寫美佐子愛情與生活的流轉,以及現代年輕叉鬼頭目瀧澤面對現實的抉擇,娓娓道出人對生命的深刻體悟;同時也藉著百年來,數代人對於獵熊一事的態度轉變,刻畫出大時代的歷史軌跡。而文中幾位主角與《邂逅之森》主人翁富治的巧妙連結,彷彿讓人有閱讀前傳的錯覺,讀來別有另番趣味。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熊谷達也 Kumagai Tatsuya

1958年生於宮城縣仙台市,畢業於東京電機大學數理學系。曾從事中學教師、保險經紀人等工作,1997年以處女作《惡神之爪》榮獲第十屆昴新人賞正式踏入文壇。2000年,以描寫隱藏在兇殘犯罪陰影下的日本狼《漂泊之牙》,榮獲第十九屆新田次郎賞;2004年更以《邂逅之森》一舉獲得第十七屆山本周五郎賞及第一百三十一屆的直木賞,成為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作家。熊谷擅長以日本東北地方古老傳說為創作素材,作品瀰漫著自然與人類間壯闊的神話氣息。其他著作包括《冰結之森》、《惡神之爪》、《疾風颯颯》、《山背鄉》、《我的故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