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馬克.李維(Marc Levy)
Chizu小評
如果你從小就一直等不到父愛、好不容易在18歲時碰到心儀的男生卻又硬生生被父親拆散,你對這樣的父親還會有感情嗎?
女主角茱莉亞對父親的厭惡可以理解,甚至連結婚都沒通知父親,沒想到父親居然在結婚當天以特有的方式(死亡)再度打擾她的幸福......
親情就是那麼微妙,可以讓彼此互相關心的人,反而形同陌路、幾年都可以不見面,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
馬克李維用非常巧妙的創意來讓這對父女重新相處、重新修補那些因一連串陰錯陽差所造成的誤解。
茱莉亞父親死後、以機器人的形式復活六天,父女在那六天當中遊歷了蒙特婁、巴黎和德國三地,
途中不乏爭鋒相對的尖銳對話,但也讓茱莉亞了解其父親始終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關心她和母親。
花最多時間著墨的就是茱莉亞的感情歸宿:
有人說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所以父親看到女兒身邊出現男生時,應該都有點忌妒吧!
如果那個男生正好是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共產黨社會的東歐青年時,
我如果是父親的角色,我也會反應激烈,
深怕從小自由慣的女兒、會因一時衝昏了頭而中斷了自己的似錦前程,
也會和故事中的父親一樣採取行動、硬生生的把女兒從德國拖回美國的;
隨著生命走入中老年、女兒真正要披嫁紗時、
父親才意會到忘了告訴她如何尋覓、確認和追求真愛?
或許有點遲了,
但只要活著,永遠都有機會,不去試永遠都不知道結果!
當然本書的結局是有些不真實的完滿,但我喜歡,可以帶給我正面的力量。
本書想要傳達的,不外乎愛真的適度表態,
不要用自己以為的方式在關心身邊的人,互動、耐心溝通絕對比單方面的付出來得有用,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化作機器人、陪自己心愛的人找回失去的情感的................
P.S.我自己是比較站在父親這一邊的,邊看邊覺得朱莉亞還不是普通的任性,
不過年輕時的自己也不就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嗎?
單方面很自我的認定誰對我好、誰最關心我,但年紀一天天增長,才會發現付出最多的永遠是默默的一群人。
內容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朱莉亞有生以來,父親就經常在她重要的成長階段上缺席。多少個夜晚,她引頸盼望父親歸來;有多少次她在心底許願,只要做個乖女孩,父親便會回家與她相聚,期盼卻一再落空。沒想到長大後,父親仍舊以自己的方式干涉她的生活,父女關係因此降至冰點,兩人鮮少見面、談心,彼此的意見也幾乎沒有交集。
就在結婚前三天,忙著籌備婚禮的朱莉亞接到父親秘書的電話。正如她所料,父親不會來參加婚禮。但是這一次,朱莉亞必須承認父親的缺席藉口無可非難。他過世了。朱莉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她完美的婚禮竟在轉眼間變成一場弔喪之行。即便已經死亡,父親仍然以他特有的方式擾亂她的生活。
就在喪禮後,朱莉亞意外收到一個大木箱。好不容易把大木箱擺進房間,朱莉亞打開箱子,發現躺在裡面的竟然是父親安東尼,上衣口袋裡還放著遙控器和使用手冊,一按下按鈕,父親立即死而復生......她的父親死了,卻以另一種形式復活:安東尼在去世前,把自己的記憶移植到外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身上。他僅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和女兒相處,打算用來彌補過去兩人不曾分享的溫情與關愛,並且藉此機會,說出那些他們沒談過的事。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來自浪漫法國的風雲人物馬克.李維(Marc Levy)
大學二年級時即創立了生平第一家公司,在三十歲之前,就已經在美國創辦了兩家電腦影像合成公司。一九九一年在法國開設建築師事務所,短短數年間即躍升為法國的頂尖品牌,可口可樂、沛綠雅、愛維養、Canal Plus衛星電視台、L’Express雜誌,都是他的客戶。
一九九八年完成了生平第一部小說《假如這是真的》,寫小說的動機十分單純:讓兒子到三十歲時能遇見三十歲的老爸,瞭解他的心情。姊姊看到手稿後積極替他聯繫出版事宜,出版後立刻一炮而紅,不但有三十種語言譯本,在法國成為當年年度銷售冠軍,連好萊塢知名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都只看了兩頁書介便以兩百萬美金買下版權,拍成電影〈出竅情人〉(由〈金髮尤物〉瑞絲.薇斯朋主演)。
他的著作累計至今共八本,每本小說都榮獲當年度銷售排行榜冠軍,影響力不侷限在法國本地,且如海嘯般席捲全世界,譬如在德國,其作品銷量共計超過兩百萬冊。連續五年蟬聯「法國年度最暢銷小說家」,作品共賣出四十一國版權,總銷量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並有兩部小說改編成電影。
馬克.李維不僅熱衷寫作,還熱愛電影,拍攝過的紀錄短片〈Nabila’s Letter〉。第六本小說《我的朋友我的愛》(Mes Amis Mes Amours)亦改拍成電影〈倫敦我愛你〉(London Mon Amour),二○○八年七月在法國上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