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Chizu小評
會注意這本書是個偶然,話說博客來書店上前陣子某天之每日66折選書是作者的另外本書(莫拉的雙生),向來愛買書又愛撿便宜的我,
看到書評都是五顆星、查查亞馬遜書店平均有4.5顆星的評價後,就毫不猶豫買了一本;再來就是尋找這位作者還有出哪些書,貝納德的墮落就被我注意到了,
這本書比莫拉的雙生更多人評論,但居然都是五顆星,同樣的亞馬遜也有4.5顆星的評價,所以我就一次購買這兩本小說,這樣的買書習性,難怪我的房間都快被書堆滿....

言歸正傳,這本書根本是第五瓶血罐的進階寫實版,都是藉由小說來談器官移植衍生之種種社會扭曲和背後涉及的龐大金錢利益,
移植時所要的器官本書是設定在俄羅斯、第五瓶血罐則是巴西,小說中的主角(之一)也都是女醫生,藉由她們和整個行之有年的龐大集團(黑道、有錢人和醫院)相抗衡,
不同的是,本書更寫實,尤其在描寫器官移植時手術室內細節和描繪一個活生生的人躺在手術室被迫做活體移植時.....
但作者厲害的是,即便用了許多專業術語,但完全不難讀、反而十分流暢,更證明她的功力。

再來,由於適合捐贈且符合受贈者條件的器官稀少,因此自然就會有非常有錢的人想要不擇手段拿到器官、將最親愛的人給救活,
能說他錯嗎?他只是想要他愛的人好好的活著啊﹗這難道也是錯嗎?
但為了他親愛的人能夠重生,就會有更急著等待捐贈的人面臨死亡、甚至是新興國家那些窮苦的孩子活生生的被摘了器官,
這樣公平嗎?難道貧窮人家的命不是命,可以任人擺佈嗎?
或許你我心裡都有點底,好像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有錢好辦事,有錢可以得到最好的資源;
有時想,面對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好像就只能希望趕快變有錢而已呢﹗

結局也是頗具巧思、過程絕無冷場,大力推薦。
如果你看過第五瓶血罐的話,表示你愛這種題材的書,那就不可以錯過更寫實飽滿的貝納德的墮落。

p.s.貝納德是醫學界第一個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因此作者以貝納德命名,乃是表達對某些人喪失當醫生原始初衷的撻伐。
p.s.2 雖然我認為此書是第五瓶血罐的進階版,不過剛剛查查英文本問世的時間,本書是在1997年、遠早於第五瓶血罐的2007年,不過繁體中文本卻是第五瓶血罐早了4個月出。

書中簡介(引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多年來,十一歲的耶可夫一直在莫斯科街頭流浪。他有一頭燦爛的金髮,湛藍的雙眼散發出一種超乎年齡的睿智神采。那些奇怪的叔叔都迷戀他稚嫩的臉蛋,好像都不在乎他少了一條左手臂。  他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不用再受這種蹂躪,就可以跟那幾個同樣無家可歸的大孩子一樣,靠神不知鬼不覺的扒竊技藝謀生。對未來,他的期待也只有這麼多了。有一天,一對美國來的年輕男女看上了耶可夫。他們說,他們到俄國來,是為了尋找像他一樣健康聰明的孩子,帶回美國送給好人家收養。就在莫斯科西邊九百公里,拉脫維亞的里加港,有一艘老舊的貨輪已經生火待發。就在那片茫茫未知的大海彼岸,美國,幸福夢幻的國度,美好光明的前途......

波士頓的貝賽醫院有全美國最頂尖的心臟移植小組。艾貝是一位靠貸款苦讀出身的年輕醫師。對她來說,不可思議的美好前途突然降臨了,因為,才擔任兩年住院醫師的她即將成為心臟移植小組的新成員,再過幾天,她即將參與第一次移植任務......

器官等候名單上第一順位的原本是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沒想到,醫院卻臨時下令將心臟移植給一位大富豪的夫人。在良知的驅使下,艾貝違抗院方的命令,擅自將年輕人轉送他院,並奪回了那顆心臟......沒多久,移植小組的核心成員亞倫醫師卻離奇自殺了。有人在閒置的醫院頂樓發現他的屍體,被自己的皮帶吊死在衣櫃?的掛勾上......

作者簡介(引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醫學驚悚天后】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史蒂芬.金談寫作》書單推薦作家,其著作為史蒂芬.金藏書必備

出生於加州聖地牙哥。母親是第一代華人移民,擁有華裔血統的她從小就喜歡窩在電影院看驚悚片,因而培養出她對黑暗主題的興趣,並反映在她後來撰寫的小說中。格里森畢業於名校史丹佛大學,而後繼續深造,最後取得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學位,於夏威夷檀香山展開她繁忙的內科醫師生涯。熱愛寫作的她,結婚生子後為了照顧兩個幼兒減少工作量,並開始嘗試寫作。

一九九五年對泰絲.格里森的寫作生涯是重要的轉捩點,在經紀人的鼓勵下,泰絲.格里森把自身的醫學背景寫進小說中,結果隔年出版的《貝納德的墮落》(Harvest)大受歡迎,讓「泰絲.格里森」這個名字首度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從此她專攻結合醫學和犯罪的醫學驚悚小說,迄今又出了十餘本書,本本暢銷,更創作出波士頓法醫Maura Isles和女警探 Jane Rizzoli連手辦案的系列小說。

然而伴隨著成名的後遺症來了,《貝納德的墮落》所描述的人體器官移植的黑市買賣,引發「美國器官移植協調人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ransplant Coordinators)的強烈反彈,這個組織嚴厲譴責小說中的情節,威嚇作者重寫不同的版本,並施壓派拉蒙公司不要將小說拍成電影,甚至反對格里森對『Harvest』的使用(『Harvest』一字在移植產業中,有器官移植之意)。然而泰絲.格里森卻對引發的眾多爭議不以為意。她表示︰「讀者要看醫學驚悚小說是因為他們想知道這個產業的內幕......我不是只想寫一個故事而已,我要讓讀者看到角色的內心,從中了解他們在乎什麼、害怕失去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