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之城.jpg  

★★★★★   作者:貝佛莉.史威林 Beverly Swerling

Chizu小評

歷史+醫藥,看似冷門的主題,在作者的巧妙布局下,絲毫沒有冷場,可以說是兼具教育性和娛樂性的一本鉅作。還記得我剛看到前面列出的百年透納家族族譜時,心裡一驚,這麼多人物要出場,再加上不甚了解的早年紐約歷史(1661-1798)、現代醫學史,心中擔憂難以消化?但隨著一頁頁往下看,所有憂慮完全消失,就任由作者帶我進入她心目中的夢想之城。

出版社將此書喻為紐約版的百年孤寂,多半是因橫跨的年度在百餘年左右,但本書顯然不想跟經典挑戰,走的不是奇幻寫實的風格,有的是充滿歷史考據的紐約早年開發史,以及透過透納家族紛爭描繪出的殤醫(在早年多由理髮師兼任、擅長刀法和外科手術)、正統醫師和藥師的醫學史。儘管怎麼看都不是太有趣的小說,但只要你願意花時間閱讀,絕對不會失望的。

不過比較害怕看到血淋淋畫面的朋友,恐須止步,在那個醫藥尚未發達的年代,是沒有麻醉藥劑的,任何手術只能要求患者大量灌藍姆酒甚至是鴉片酊止痛,因此舉凡截肢、割除乳房、墮胎以及清結石....等都是鮮血淋漓、喊叫聲不絕於耳的畫面。只要能忍受類似畫面的,就趕緊來看這部精彩的歷史醫藥小說吧!

讓我印象挺深刻的是關於輸血的發展過程,醫師或是殤醫當時還用輸豬血來救人,直到發現只能用人血來救人時,卻因沒有血型鑑定的概念,不知道哪些血型可以相容,導致因輸血死的人往往比救活的還多;現在的我們還需要感謝那些默默無名的醫師以及眾多被輸血但未被救活的病人,沒有他們,我們目前的進步都無法達成,"前人的血淚成就後人"在本書中隨處可尋。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魯卡斯,一個卑微的理髮師學徒,也是個外科天才
莎莉,堅強而善良,對植物藥理有著過人的天賦
這對兄妹一心想到新天地靠專長掙得一席之地
卻沒想到,實現夢想的代價,竟是要出賣自己的親人……

珍妮特融合了家族的才能,也交錯著世代的仇恨。
承襲父輩高超醫術的她,只因身為女性,被迫收起過人的外科天賦,下嫁商人;
一場無可挽回的意外,不僅開啟了她商業經營的長才,更讓她的復仇之火熊熊燃起,燒紅了血脈中最不欲人知的恥辱。
一百年前,她的曾祖父與妹妹踏上新阿姆斯特丹,他們以為來到這座繁華的海港之城,可以擺脫過去的夢魘,擁有真正的自由。
卻沒有想到,當新阿姆斯特丹逐步蛻變為紐約,他們的手足之情,隨著醫與藥的糾葛,也轉為無盡輪迴的難解情仇。

在新阿姆斯特丹--紐約,這個夢想之城,兩個醫藥家族展開了數百年的輝煌與爭鬥

這是英國透納家族這個醫藥移民世家的故事,藉由人物的境遇與情節的鋪排,不僅細膩地呈現出現代醫學自十七世紀以來的變化,也刻畫了紐約這座夢想之城三百多年來的興衰起落,更以家族世代成員在醫界與藥界的起落,見出內科、外科和藥學三大領域百餘年來的衝突和互補,使整部《夢想之城》擺脫一般家族歷史小說的沉重感,有著更多栩栩如生的時代場景。

作者依循故事鋪排,大膽而詳實地寫入縫合斷指、剖挖結石、割除乳房、墮胎、輸血、截肢等手術情節,畫面鮮血淋漓、宛如身歷其境,讀來令人直冒冷汗卻又無法罷手,親族間世代難以磨滅的愛、慾、妒、仇,透過眾人對自我與夢想的追尋,呈現出大時代的壓抑與無奈,更呈現了在戰亂不休的殖民新土,每個人為了掙得一己之地的堅毅與強韌。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貝佛莉.史威林 Beverly Swerling

1949年生於波士頓,成長於紐約與倫敦兩地,身兼自由撰稿人和業餘歷史研究者。這位波士頓出身的書寫者曾在歐洲居住多年,但對紐約的熱愛終究引領她橫渡重洋,回到美國,與丈夫定居於紐約。

《夢想之城》是她極具野心的歷史小說處女作,甫一出版即驚豔文壇。史威林對於美國開發歷程一直有著相當的喜好,經過多年的考究,才寫成這部縱覽紐約市百年興衰的傑作。她從十七世紀末寫起,那時還不叫「新約克」(New York),而是「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為荷蘭的殖民地,一路寫到英國政府接收,乃至於殖民地不堪母國壓迫,起而追求獨立戰爭後的新生美國。

史威林非常聰明地採用了家族小說的筆法,以來自英國的透納家族作為貫串全書的主軸。世代交纏的恩怨情仇,伴隨著家族間的衝突,反應了現代醫學的進程,更與夢想之城紐約的興衰起落密不可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