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屋.jpg  

★★★★☆   作者:角田光代 (Kakuta Mitsuyo)

Chizu小評

一、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蘇冷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久遠到令人懷疑那時代真的曾經存在過嗎?曾經歷過那些風雨的人多半已經老去,現在的人也不太有時間(或不想)去聆聽那時代的故事,彷彿爺爺奶奶一直都是老人、不曾年輕過似的!或許是安逸許久,那個戰亂時代所培養出的精神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不知道為何而生存的矛盾感。

日本應該是體會最深的民族吧!日本從二次大戰欲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到經歷戰敗的屈辱,再而創造70、80年代的輝煌、又在近20年苦嚐泡沫破滅的蕭條,時代精神歷經這麼大的波折之後早已四不像,身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之ㄧ的角田光代,顯然是想藉由本書喚起已經遺忘許久的日本精神。她很務實的描繪經歷二次大戰的祖父母如何靠著不斷的逃來求生,或許在很多人眼裡,逃避戰亂、逃避從軍報國是很懦弱的行為,但就像祖父泰造所說的"待在那裡熬不住的話,就逃吧。逃避不是壞事。如果心裡知道自己是在逃,就不是那麼糟糕的事。不是只有挺身對抗才了不起。" 以及祖母八重所說的 "不要不反抗也不逃避,逆來順受地被時代吞沒。"在那個年代逃避也是種方向,因為知道自己為何而逃。但反觀現在不少年輕一代的逃避,顯然就消極了許多。

本書採用現代與過去交錯的手法來描寫三代的家族故事,孫子良嗣帶著奶奶重回當時在偽滿州國生活的故地(也是現在的中國長春),尋找已經被家族遺忘且不願被提起的家族史,這一趟旅程下來,因為更了解自己的根源似的,突然感覺良嗣真正長大了,彷彿希望的種子已經萌芽,就如同作者期待現今的日本年輕人仍夠重拾戰前的精神一樣。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活著該隨波逐流?還是忠於自我?
希望在哪裡,我就朝著哪裡去?

一個跨越三世代的家庭故事,
一段牽繫中日兩地的戰時回憶。
透過對「逃避」、「面對」的揭露,
《樹屋》讓我們窺見「家」的真實樣貌。

「翡翠飯店」這名字聽起來不錯呀!
「飯店」這個詞,在中文裡不是指餐館,而是旅社的意思。
而且,人們相信那綠色的石頭能給人不老不死的力量。

我們全家人,好像天生的DNA裡就有著有氣無力、毫不抵抗、隨波逐流的消極適應力。

祖父母和爸媽守著家裡那間又髒又舊的中菜館「翡翠飯店」,生意不上不下、越來越壞。沒有工作的叔叔要不就在店裡幫忙、要不就整天閒晃。離家多年的哥哥卻在祖父去世沒多久的某一天突然回家,還裝作一副自己從來沒離開過的樣子。久沒聯絡的姊姊這回不但挺了個大肚子回來,還說要把家裡中菜館一樓改裝成拉麵店。還有我,找了三年工作卻仍待業中。

這樣的家,就像簡易旅社。每個人都習慣各自行動,要回家也可以,不回家也沒關係,歡迎來的人,也不阻擋離開的人。唯一的規定就只有「自己的爛攤子自己收拾」,其餘的幾乎互不干涉;碰到事情時的萬能解決法是「那就到時候再說吧!」

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家,怪極了!可是卻說不上來哪裡奇怪。最怪的是,我竟然從來沒想過也沒問過這個家的來歷!我的疑問像打嗝般一一湧現,祖父的老家在哪裡?奶奶想回去哪裡?我以為爸爸是長子,沒想到戶籍上登記的卻是三男?除了家裡那個無業叔叔之外,似乎還有另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小叔?再說,我們家的祖墳在哪裡啊?為什麼我們家從來不掃墓啊?

祖母跟我邁開步伐,走入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巷弄中,看到了希望與失望,我慢慢了解我們藤代家究竟走過什麼樣的過去,才來到今天這一步……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角田光代 (Kakuta Mitsuyo)

1967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小學一年級便立志未來要當小說家。就讀早稻田大學文學系藝文創作組。大一大二時,閱讀了同科系畢業、剛出道沒多久的村上春樹作品,第一次發現跟自己運用相同語言說故事的作家。

大學畢業隔年、23歲時以《幸福的遊戲》獲海燕新人文學獎,而正式步入文壇。四十多歲已出版了百部作品。

作品橫跨純文學與大眾文學,部部長踞暢銷榜,並屢見於各大文學獎之列。分別三度入圍芥川獎及直木獎,曾榮獲日本大眾文學最高獎項直木賞、川端康成文學獎、中央公論文藝獎、伊藤整文學獎等獎項。與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並列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

創作靈感多源於對大眾習以為常想法的不滿、質疑或憤怒。寫作時間跟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有拳擊運動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