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珍妮佛.伊根(Jennifer Egan)
Chizu小評
看似13個獨立的短篇、卻巧妙的串在一起,談搖滾人之人生起落,橫跨的時間長達數十年,但時間任意切換、敘事角度多元,甚至還用powerpoint的形式呈現某ㄧ短篇,多少也造成某種閱讀障礙,說是作者有些炫技,我也挺認同。亦或是自己本身對於短篇作品的興趣不高,對搖滾樂的世界也不熟,加上各章之間的關連性還需要讀者費心畫角色關聯圖才比較容易理解全書脈絡,坦白說,讀畢之後,有些無法理解爲何本書獲得去年的普立茲小說獎。不過ㄧ切都在讀過作家張惠菁的專文推薦後得到些釐清,我想如果有時間,會想把本書重看一遍,或許會有不ㄧ樣的體會吧!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榮獲2011年 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
《時間裡的癡人》一書中有十三個主角,分作十三個章節,作者從一個年華老去的「前」龐克搖滾歌手與唱片公司主管班尼.薩拉查,還有他的助手莎夏開始,展開一段每篇變換主述角色,但彼此環環相扣的故事,讀者在各自獨立的故事中,走過紐約、舊金山、拿波里到非洲,角色和故事始終相互關聯,串成一個長篇,時間長達四十年。書中主角並不全然認識,或知道彼此的過去,但讀者清楚知道,他們的人生有過一連串的交集。回想各人過去的生活,傳達出人生的失落、宿命的無情。
《時間裡的癡人》藉由一個搖滾樂的世界,描述音樂與時間的交錯:高峰樂段的神奇停頓、人生的大起大落、沒有絕對的起點與終點。在作者筆下,宿命讓我們與某些人相遇,就算是短暫連結,也足以殘酷地掀起波濤、改變人生。作者使用的風格與語調多變到令讀者喘不過氣來,包括悲劇筆法、諷刺風格,甚至PowerPoint。她精準抓住凡人皆有的自我毀滅欲望,卻又深深渴望救贖;在時間的無情推進下,我們如何瘋狂地在音樂裡尋找這兩股湍流,無能為力地任其沖刷,卻也從中得到淨化。伊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膽氣十足的作者,而這是她最狡猾、最驚人、最令人振奮的作品。
本書榮獲《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地球報》、《芝加哥論壇報》、《邁阿密前鋒報》、《歐普拉雜誌》、《出版人週刊》、《舊金山紀事報》、《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村聲雜誌》、《時代雜誌》年度好書。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珍妮佛.伊根(Jennifer Egan)
著有《The Keep》、《Look at Me》、《The Invisible Circus》,以及短篇小說集《Emerald City)。她的小說作品散見《紐約客》、《哈潑》、《老爺》(GQ)、《Zoetrope: All-Story》與《Ploughshares》等雜誌。非文學作品則散見《紐約時報雜誌》,目前與丈夫小孩住在布魯克林。作品《時間裡的癡人》榮獲二○一一年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珍妮佛.伊根因此榮登《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影響人物,被譽為當代最勇於挑戰創新、最出色的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