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崩壞  

★★★★☆    作者:楊志良 

Chizu小評

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評判台灣的未來,包括這陣子很紅的人才培育問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今年4月份出的新書當中,則從人口統計的角度來分析台灣即將出現的大崩壞,他所提出的新四不一沒有:「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可說是一針見血點出台灣的問題所在,2010年生育率已經跌破1的台灣,儘管可能因今年是龍年而有所回升,但如果沒有政府相對應的配套,持續維持在1以下的機會甚高,而這樣人口失衡的問題將在20-30年後拖垮台灣,一個年輕人身上所扛的將是兩個老人的福利,台灣怎麼能承受這樣的重擔呢?

而會導致台灣出現新四不一沒有問題的癥結點,和台灣的民粹主義脫不了關係,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反對加稅,包括之前火紅的證所稅開徵以及二代健保費率調漲;作者指出台灣稅收占GDP比重不到13%,幾乎是全球最低的,這也代表政府並沒有足夠的收入用在現代化社會上,但這明顯跟我們小老百姓認知差距很大,WHY?稅制不公平就是最大問題,在台灣有錢人或是企業請個會計師,幾乎不用繳什麼稅、還甚至享有退稅優惠,而所有稅收來源都集中在受薪階層上,如果政府想加稅,還是只能加在小老百姓身上,當然大家會出現反彈。因此稅制改革幾乎是挽救台灣免於崩壞的基本原則,如果稅制公平,稅收都可用於民,我想大部分的人是可以接受加稅或是給予弱勢、有養育小孩的家庭多一些優惠的。

但要稅制改革在台灣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充滿黑金和派系鬥爭的政壇,已經給既得利益者所把持,要怎麼才能推出對這社會最好的政策呢?想到這,不禁有點悲觀,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寫書大力呼籲的原因吧!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對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的「台灣新四不一沒有」現象深感憂心,為此著書論述。

若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是記述楊志良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本書則是他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台灣民主化後,政治充滿黑金、派系、貪腐,民主政治劣質化、民粹化,加以稅制不公,對家庭及弱勢的照顧日益惡化,導致人民普遍不信任政府,形成一難以破解的惡性循環。仍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殷切期待的他,在文中所提出的每一個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的方法,幾乎都勢不可為,但他別無選擇,只能以此書敲響社會改革醒鐘,奮力一搏。

楊志良懷抱著今日不做,不出一、二十年台灣就要大崩壞的危機意識,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接受這幾乎不可能的挑戰,讓「四不一沒有」轉變為「願意婚、喜悅生、安心養、快樂活、有前景」的「台灣大願景」!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楊志良

1946年生,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個性鮮明,說話直率,勇於面對困難,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對台灣最大貢獻是規劃、推動全民健保,也監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也曾是經營績效佳的醫院管理者,擔任衛生署長時,不改快人快語作風,嚴辭批判時局,痛斥惡質媒體,多次挑戰立法院及監察院權威,被譽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另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天下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