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蕭邦  

★★★★☆

Chizu小評

讀了《贖罪奏鳴曲》以及《追憶夜想曲》之後,便燃起想要讀完中山七里所有中文譯作的決心,於是先從以鋼琴家岬洋介為主角的三部音樂推理小說《再見,德布西》、《晚安,拉赫曼尼諾夫》、《永遠的蕭邦》開始,這次是介紹本系列第三本《永遠的蕭邦》。 

2010410日波蘭總統雷夫卡欽斯基(Lech Kaczynski)和第一夫人瑪麗亞、波蘭央行總裁、國安局長、陸軍參謀長等高官政要搭乘總統專機從波蘭首都華沙飛往俄羅斯時,專機於濃霧中在俄羅斯西部城市撞樹墜毀爆炸,機上97人全數罹難,此次墜機時機敏感,被懷疑是塔利班組織所下的毒手,波蘭國內也不時傳出爆炸威脅,正好每隔5年才舉行一次的蕭邦鋼琴大賽也要舉行,作者巧妙的運用這宏大的背景來紀念蕭邦,書中可以充分領悟到蕭邦在鋼琴界的地位有多不同。

作者音樂推理系列3本著作中,就屬本書最為大氣,地點架構在波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鋼琴好手同場較勁,來詮釋心目中的蕭邦曲目,到底是波蘭的蕭邦風格取勝?還是各國好手自我詮釋的獨特風格取勝?過程中非常有趣,也可了解鋼琴界對於亞洲、美國、俄羅斯等等國選手的刻板印象,還有各國選手場下的互動和激勵,更顯正面。

當然時空背景架在遭受恐怖襲擊的波蘭,找到在比賽現場被殺害的刑警也是重點,此時岬洋介再度擔任重要關鍵揪出兇手,但這次兇手沒有反轉再反轉,反而讓我有些不適應!但一切推理都合理,將國際時事、鋼琴大賽、推理元素結合得非常好,是一本不輸《再見,德布西》的最品。當然是否一首蕭邦的夜曲,可以如書本寫的卸下武裝的心防、化解暴戾的氛圍,那就不得而知了!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蕭邦鋼琴大賽籠罩謀殺陰影,
是要讓恐懼佔據人心?還是用音樂收服暴力?
中山七里音樂推理系列最磅礡之作!

即便罹患耳疾,仍執意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而遠赴波蘭的鋼琴家岬洋介。在全心參賽期間卻遇上了一樁離奇命案──在比賽會場,有一名刑警不知遭誰殺害,遺體的十根手指全被切斷取走了。更可怕的是,會場周邊恐怖活動頻傳,相關單位接獲情報指出,一名世界級的恐怖分子,代號為「鋼琴家」,正潛伏於華沙一帶。岬洋介遂以敏銳的洞察力進出命案現場調查緝凶……

一樁恐攻激起全民展現不屈勇氣的團結吶喊、
一場比賽成為青澀少年自我探索與蛻變的歷程、
一曲蕭邦徹底卸下武裝的心防、化解暴戾的氛圍……
「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本書、透過推理小說,表達出『自由與和平』的內涵。」
───
中山七里給台灣讀者的話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中山七里

 

因為電影開始寫作,角逐江戶川亂步獎的學生作家
一九六一年生,在吳服屋(販賣絲綢的店家)長大。國中時因為看了電影〈犬神家一族〉,開始閱讀橫溝正史與江戶川亂步的著作,並把所有已知得過江戶川亂步獎的小說全部讀完。從高中開始便不斷嘗試創作,大學時代完成一部以東大安田講堂事件為主題的小說《謝罪》角逐江戶川亂步獎,並通過初選,之後便不斷以各個小說新人獎為目標寫作,但畢業開始工作後便停止了寫作。


停筆二十年,因小說家而寫小說
二零零六年,當他調任大阪時,有一次參加了島田莊司為小說《幽浮大道》所舉辦的見面會,第一次親眼見到小說家本人,突然覺得「如果現在不寫小說的話,就一輩子不會寫了!」便到難波的電器行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重新開始中斷二十年的小說寫作。寫出的第一部作品《魔女復甦》,去報名「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可惜在最終決選時落敗。

 

四十八歲雙料入選,華麗出道的中山七里
三年後,終於以《再見,德布西》獲得「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首獎。四十八歲的他總算正式以小說家的身分出道,特別的是,同年他還有另一部作品進入決選,是史上第一次作者同時有兩部作品進入決選的創舉,增添了不少話題性。至於中山七里這個筆名,則是以他的老家岐阜縣下呂市的某條溪谷而定名,有趣的是,知名歌手喬幸夫(代表作:一枝小雨傘),也曾演唱過以中山七里為名的歌曲。

 

把電影當作一生的大學,一日兩部片狂人
興趣是電影欣賞,國中一年級時戲院正好在播放〈大白鯊〉,從此便愛上了電影,每到星期六上完課後一定要去看電影。到了大學,即使犧牲睡眠時間,一天也必看兩部電影以上。上班後只要遇上工作調動時,搬家時的首要考量絕對是電影院附近的房子。現在寫作的工作室也配備了全套的視聽設備,電影跟新的興趣花式溜冰的影片加起來已經有好幾千部了,但他對影評或是電影製作沒什麼興趣,認為電影就是自己的「學校」,學校沒教的東西全都可以從電影之中學得。


最著名的作品為以鋼琴家岬洋介為主角的音樂推理小說,也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首獎作品《再見,德布西》,此系列還有《晚安,拉赫曼尼諾夫》、《永遠的蕭邦》以及《再見,德布西前奏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