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作者:南宮仁(남궁인) 出版日期:2020114

 

★★★★☆

 

Chizu小評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

 

這是本南韓急診室醫生南宮仁所寫的急診故事,除了急診室總是濃縮各種喜怒哀樂情緒,時而上演喜劇、時而上演悲劇,甚至是驚悚劇的獨特性之外,作者本身有憂鬱症、甚至還研究過如何自殺,也是亮點,因此在他的筆下,除了見證世間的無常和變化多端,也可看到某種神經質的內省,特別是前1/2本的內容,如果說看到作者承受不住而崩潰、憂鬱症再起的文字也不意外;但作者還是挺了過來,原來將憂鬱轉換成救人的動力是那麼有力量,後1/2本文字氛圍明顯較為輕鬆,顯然書寫此書對我們是種療癒、對作者也是,於是乎讀者的體驗也大不相同,這也是很獨特的閱讀體驗,作者第二本中譯本也於4月中出版,待我看完再看看是否風格有無出現改變。

 

本書的故事非常多元,急診室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有非常離譜的受傷,也有決心怎樣都要自殺的病人,先是笑著走出急診室、而幾小時之後蓋著白布再進到急診室;還有癌末將死之人拖著病體開車赴醫院,卻在途中撞死婦人,自己一身完好地被送至醫院;甚至醫師費盡心思延續病人生命的結果,卻讓病人被蓄意謀殺的證據全部抹去;當然還有要急救的家屬和醫生的掙扎,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各種的酸甜苦辣。

 

而急診室醫生也不是神,只能盡職的挽救生命,原來醫生即使看盡死亡,但對自己負責患者死去這一件事,還是很難釋懷,看到作者寫道:「每一次我還是會緊咬雙唇,說自己做錯了,對於自己沒辦法救活他覺得很抱歉。直到為屍體蓋上白布,送往太平間的時間到了,身旁經過的護理師們輕輕拍我,到此為止,我思考著剛剛所有的事情,已死之人的臉,彷彿重重地壓在我的肩膀上。我必須不斷這樣的思考才能理解這人的死亡,也才能稍稍減去自責感,接受他人的死亡。」就感到醫生沉重的負荷和使命啊!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想自殺的人,

可以成為醫生嗎?

 

送走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之後,

有憂鬱症的我,還能繼續救人嗎?

 

將深沉的憂鬱化為緊急救命的熱血,

韓國媒體常客、知名醫師南宮仁的第一部急診室見聞,

三十八篇在死亡現場奔走的告白

韓國三大網路書店教保文庫、Yes24Naver9分好評!

網路千篇書評、萬人討論、人氣爆棚!

 

「我曾經想過要去死,」學生時代即罹患憂鬱症的南宮仁在序裡坦言,求學時的筆記本內,寫的並不是課堂上艱難的醫學知識,而是無數篇有關自殺的具體計畫,以及數百篇隨筆創作。想死的念頭從未中斷,為了更接近死亡的國度、也為了探究想自殺者能否是合格的醫師,在實習結束後南宮仁毅然寫下志願科別:急診科,下定決心近距離對抗死亡。

 

急診室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幾小時前走出急診室的病人,幾小時後面蓋白布再次來到急診醫師面前;癌末將死之人拖著病體開車赴醫院,卻在途中撞死婦人,自己一身完好地被送至醫院;醫師費盡心思延續病人數天的生命,只為求得一線生機,但醫療過程卻同時洗去了病人被蓄意謀殺的證據;當急診醫師突遇需要葉克膜救命的病患,醫院卻沒有胸腔外科住院醫師施治,導致病人死亡;因家屬不忍放手,已簽署放棄急救的患者一而再地承受急救與多次死亡過程的痛苦……

 

在故事的背後、在生死交關的當下,急診醫師無法有道德判斷,只能找到出血點、止血、進行手術,面對家屬悲切的哀傷,醫師同感沉痛。這些比戲劇更荒誕的真實故事,也僅能在每日殘餘的休息空檔,一點一滴記錄下來。

 

南宮仁將自己的急診見聞發表在網路上後,引起龐大讀者迴響,本書出版後,更湧入上千篇讀者迴響,一年內再刷十五次。在本書裡,南宮仁寫下急診室的生死邊界故事與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死亡的故事一如踏入醫院能感受的那般沉重穆肅,而關於生者的故事卻又荒謬好笑,讓人手不釋卷。

 

以憂鬱症與痛苦為起點的醫療文學,最後以對抗死亡的勇氣告終,南宮仁的故事無異於告訴我們:痛苦是因為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了解這個人間。在醫療文學逐漸退潮的今日,南宮仁的文字為我們重新帶來人間劇場的感動。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南宮仁 남궁인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生於首爾。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高麗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安岩醫院、九老醫院、安山醫院等急診醫學科當實習醫生。現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木洞醫院急診醫學科。

 

學生時代就對寫作有興趣,曾患有憂鬱症,靠著寫文章來抒發。從二一三年開始將急診室患者的事例與醫療團隊的醫治過程等寫成文章,透過網路發表受到廣大的迴響。曾獲「韓美隨筆文化獎」大獎、醫生隨筆文學金獎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