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拉拉 出版日期:2019年6月15日
★★★★☆
Chizu小評命案現場清潔師
我真的很愛看行業文學,而本書談的是台灣「命案現場清潔師」的真實記錄,命案現場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皆是涉及兇殺,但此行業清潔的常是孤獨死、自殺死的現場,對我帶來的震驚和省思更大。
由於此行業在台灣很少見,本書的出版自然帶有一些教育意味,讓讀者知道這行業為何存在、專業在哪、如果要從事此行業需要具備的技能和心理素質等等;讀畢之後,絕對不會說死者的錢最好賺的話,因為每一個現場,光是要清理散落在各處的血跡、可能還要協助撿拾找尋殘肢,還要有效清除已在屋內產生的瘴氣或是可能的傳染源,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服裝(密封等級可能還高於無菌室的穿著)、裝備和技能,有時也可能要當作輔導員來安撫家屬,還會碰到類同行的揶揄和叫囂,術業有專攻,完全無誤。
另外一個很大的感觸一定要正視孤獨死,作者寫到:「孤獨死,指的是沒人照顧、獨自生活的人,因疾病等等原因在住處往生,且臨終時無任何親人在場;當然此現象不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也發生在那些被社會遺忘的弱勢族群。有許多情況是個案本身已經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和親友也逐漸斷了聯繫;他們的居住環境雜亂不堪,堆滿了酒瓶、藥物以及垃圾,有時想打理,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生活在自己建構的「舒適圈」中。獨居者活著的時候就像「人間蒸發」,即使已在家中死亡多時,遲遲未被發現也很正常;往往都得等到傳出了屍臭味,才會引人注意,也才讓人想起往生者曾經存在過。」
其實台灣早在一九九三年就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每一百個老人當中,就有十二人獨居,台灣的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率越來越低,形成獨居老人的現象,也因而發生了不少孤獨死亡的事件,而相關的社福配套和制度如果沒有跟上,你我都有可能會孤獨死,這也是另外一個警惕。
當然內容絕對不會少了關於自殺死的著墨,關於此,作者的看法很值得參考:「
永遠別用自殺的方式來釋放心中的哀楚。對方只是離開了你的世界,而你卻用更絕對的方式,離開了所有人的世界。你以為自殺可以釋放心中的哀慟悲切,或許還期望對方領悟後悔?其實對方只不過是繼續活在沒有你的世界;而你卻用無法回頭的方式,放棄了重新幸福的機會。」願更多人能從本書當中參透些什麼!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走,上裝備,該出任務了!」
我們掃的不只是案件現場──
我們出現、我們離開,
只為了抹去生命消逝時殘留的痕跡,
消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在刷洗清理之間,看見最深沉、最撼動人心的場景!
我們以為的日常,卻是他或她的無常……。
▎盧是我聞▎
每一次的任務現場,總不乏人多嘴雜的議論甚至批評,熱切談論著往生者的種種。然而,如果大家真的在意,怎麼不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來關心呢?或許就不會發生憾事了。
我不過問往生者的以前,那已成定局,知道了又如何?好好的面對與重視眼前,才是重要。
這是一個你我都陌生,卻不容忽視的行業!
不僅日本有特殊清掃隊長,台灣也有一群人在此專業領域幫助需要的生者及逝者!本書即藉由台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帶我們直視最寫實、卻也是最難以想像的事件現場。
作者在書中分享,每一次出任務,要清除散落在各處的血跡血漬,可能也要協助撿拾蒐集殘肢,所以除了必備的特製服裝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膽大心細與吃苦耐勞的心理素質。而在清掃過程中,有時要安撫家屬的悲傷,有時要面對外行質疑(甚至同行相欺),有時也會遇到蠻不講理或者討價還價的客戶,當然也會收到來自委託者的由衷感激。
作者說,處理看得見的髒汙與垃圾並非最困難,現場濃重腐臭味也能靠清潔藥劑去除,最棘手的清整,往往是看不見的人
作者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盧拉拉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於二00五年開始接觸殯葬業,現職為玥明有限公司特等掃地工,也是台灣第一位命案現場清潔師。
到目前為止,只做過兩種被家人極力反對的工作:「殯葬業」跟「掃地工」,也承受著龐大壓力(金錢也好、人們不解或鄙夷的眼光也是),但讓我願意堅持下去的最大理由,除了能協助家屬們安心面對與處理後續,我還希望盡一己之力,去幫助社會底層孤獨無助的往生者,願逝者能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
粉專:※玥明※命案現場清潔師https://www.facebook.com/act3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