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進小巨蛋,
這樣的第一次,就給了陶喆!
他也算是小巨蛋完工之後第一個開個唱的本土歌星,
之前有Rain,是韓國人….
雖然對於陶喆強調台灣是他的故鄉有點遲疑(因為他明明就是ABC)
但無損於看演唱的興致,反而因為陶喆背景的混血,
讓我感受到跨越文化的音樂驚奇之旅。
其實在想像看陶喆個唱之前,
只是純粹想要去聽歌而已,因為陶喆絕不是像Rain那樣會跳舞,
所以也不會期待太炫的舞台效果;
但3個小時的演唱,讓我見識到陶喆的音樂驚奇,
由於他母親唱京劇、父親是陶叔叔,加上又是abc,
他的音樂彷彿是個大熔爐,
這點在他演場會發揮到淋漓盡致,
電/木吉他、琵琶、南胡、笛子和整個弦樂團互相交織演出,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唱月亮代表誰的心時,
在高掛月亮前的南胡獨奏,更顯得剖具巧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演唱會的音響效果真的好的沒話說,
連陶喆自己都說,他巡迴4地演唱,
這次的音響是最棒的……
也因為有超高品質的音響,
不管是吉他、南胡、弦樂團的聲音都讓人感動到不行…..
彷彿能夠穿透人心似的….
當然演唱會不能少了大合唱,
陶喆選擇『愛很簡單』來個左右前中後大合唱較勁,
玩得很high呢!(我很大聲的唱不能輸給其他邊的呢)
看報上說我看的這場比前一場熱情,
連陶喆都不禁懷疑週六那晚的觀眾是不是台灣人呢?
也因為這一晚我們的熱情,
陶喆話也比較多,他真的是個率真的大男孩,
而且下去和歌迷握手時,可以一邊握手一邊唱,
完全不會影響到他的唱歌喔…..
他還因此這樣誇自己很厲害,呵呵!真是可愛….
昨天看完演唱會已經11點了,
真的好晚,今天又要上班,
不過還是覺得很值得,讓我第一次小巨蛋的體驗那麼好….
p.s.我應該之前要作功課再去聽演唱會的,
那這樣會聽得更投入....
以下是專業樂評的評論,寫得真好
演唱會評》陶喆 像開了一場佈道大會
王祖壽
陶喆的專輯作品不多,但他的演唱會卻如此豐盛,倒是出乎意料。
音樂與唱工是演唱會的主菜,陶喆聲腔演繹收放自如,在合作默契純熟的樂團烘托下,層次綿密厚實,已有大將之風。其間導引「Susan說」一曲登場的京劇青衣唱腔,圓融而精準,雖是青衣聲腔,陶喆毫不做作,有別於時下歌手藉京劇展現所謂「中國風嘻哈」卻隔靴搔癢的矯情,陶喆的表演位置相對中肯。
演唱會成功與否的另一環節在氣氛,陶喆挑動觀眾情緒也有他一套。中場一連聲嘶力竭唱完「鬼」、「黑色柳丁」、「孫子兵法」之後,隨即問要不要聽抒情歌?全場答要,他賊賊笑說,這三首唱完通常要休息三天,作勢走向台邊:「我來看看是誰這麼殘忍……」,語氣倒像哄著愛人一般的甜蜜。
一場演唱會,可以看出歌手的個性。開場陶喆藉調侃小巨蛋「斷電」事件,完全沒提Rain的名字,卻以「韓國人嘛……」輕巧點出國人崇洋的盲目;他不斷以「今晚的觀眾比昨晚……」,或「在家(台北)辦演唱會就是不一樣……」,令舉座聽得心頭舒坦。即使樂團全數來自星馬的外籍兵團,他仍藉著介紹弦樂(配角)時盛讚這是:「台灣的驕傲」,不得不佩服他四兩撥千斤的功力。
但是,到了專業的部份,陶喆卻展現捍衛作品的態度。音響是聽覺的命脈,陶喆演唱會特別從香港「坐船」運來硬體設備,絕不遷就,令人想起歐陽菲菲2003年國父紀念館演唱會,音響總監YANAGI SHIMA KOICHI毫不妥協突破館方保守的成規,這才造就台灣演唱會少見的音響品質。
一場演唱會是否成功,還得看收尾能否留下餘韻。陶喆在後段以畫面接口述,講了一個老樹與小孩的故事,這是他小時候在美國成長聽來的,這是一個無私給予的故事,陶喆引用來提醒我們,周遭環境即使不堪,也要「記得付出很多的愛」。
他的感謝名單一長串,從感謝上帝給他創作的能力開始,不似一般歌手蜻蜓點水,陶喆連贊助廠商都有不落俗套的謝詞,尤其最初幫助過他的人,即使爸爸媽媽都是明星,陶喆剛回台灣卻不向父母伸手,他感謝製作人借錢給他,他感謝瑤瑤姐與許大哥,說:「他們是我永遠的老闆,當年相信我,給我出專輯……」。
滄海桑田,金瑞瑤與許安進走過歲月,前晚坐在台下看著曾經灌溉的歌壇幼苗如今長成大樹,陶喆演唱會最後像一場佈道大會,但卻無人離席,許多人眼泛淚光,為這懂得感恩的歌手,栽培他,的確比虛擲情感在那些老外身上值得。
【2006/01/24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