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假期能夠看到"惡兆"這本書,是開春以來的一大收穫

(p.s.感覺是個好兆頭: 我今年買的書應該也都很好看^-^)

宣傳稿上寫著"2008讀貨幣戰爭、2009必讀惡兆",一點也不誇大呢!

 

作者Will Hutton引用舊約聖經中的"The writting on the wall"作為書名,挺有意思!

封面特別解釋,典故出自<<舊約聖經之但以理書>>。古巴比倫國王伯沙撒位大臣擺設聖筵,忽然看到有手指在牆上寫字。伯沙撒王臉色大變,招被擄的猶太人但以理來解字,才知牆上寫的是"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當夜,白沙撒王被殺。因此將中文書名取做"惡兆、有危在旦夕之意。'

 

這本書中文版在2009年初出版,具有相當的意義,在次級房貸引起的金融海嘯肆虐之後,全球股匯市和經濟遭遇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雖然尚不能視為蕭條,但肯定是比較嚴重的衰退(Between recession and depression);當許多人都在寄望中國可以給全世界救贖、帶領全球走出衰退的同時(可從2008下半年起基金公司IPO的基金都是中國相關基金看出),或許我們應該好好檢視目前中國的現況和未來。而此之前,了解中國如何從清代中期之前的世界強權、到經歷列強競相在中國境內割地成為東亞病夫,乃至共產政權運用民初經濟紊亂和通膨高漲奪取政權的過程將有助目前的分析。

 

中國經歷十年文化大革命慘痛教訓後,逐漸轉向擱置政治改革、全力發展經濟的四不像威權政體,期間雖然經歷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度引起各國抵制,不過在各國企業利潤極大化的聲浪、有意無意的忽視中國的體制缺陷下,雙方互取所需 - 西方世界得以(尤其是美國)過度消費,也使中國累積1.8兆美金的外匯存底,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直到美國房價泡沫破裂吹起次貸暴風、讓全球陷入空前危機,G7國家在2008年下半年已感受到景氣反轉之快速,各國研究單位一再下修09年經濟成長預期,中國也面臨8%保衛戰,中國真的能救世界嗎?作者是持憂心的看法,引用相當多的數據印證中國過去15年平均10%GDP年增率是靠中國政府將人民的超額過度儲蓄轉至資本累積和壓低人民幣匯價促成,在次貸風暴席捲、失業人數攀高的情況下,未來美國甚至西方國家消費者將克制消費,過去得以複製的高成長經驗將不再適用,唯有找出另一條路。

 

作者認為這一條路是『中國必須成為較正常的經濟體,增加消費支出、降低儲蓄和投資』,但這點就涉及到中國經濟模式在未來將必開始改革,農村的生活水平不能再更落後於城市的生活水平,否則也將造成社會上的動盪;而且中國真的能夠讓人民多消費、減少儲蓄嗎?都將考驗中共有關當局的智慧,和勇於改革的勇氣,作者也承認這很困難,因為這必須涉及中國政府必須承認財產權、允許獨立的工會、以及課徵新稅開辦更廣泛的福利制度,但允許私有財產權等於刺激中國公民社會、也揚棄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允許獨立工會運作等於放棄對勞動力的掌控、也替意識形態打下基礎,中國企業也需要西方在啟蒙時代的柔性基礎架構提高生產力,這些對中國政府而言都不是愉快的選項;但有這些改革,中國才有可能擺脫經濟矛盾,因此目前遭遇的兩難,和1993年江澤民碰上的狀況極為類似,正也再考驗胡錦濤的政治智慧。

 

在中國面臨關鍵改革關卡的同時,西方社會的資本主義也已經偏離正軌,必須讓西方國家和企業拋棄凡事都講求利潤和股東價值極大化的大前提,以全球合作、共存共榮的思想幫助中國慢慢改革,否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金融海嘯出現的頻率將越趨頻繁,也很難引導中國轉向資本主義社會。書中大聲疾呼,希望西方社會重塑"啟蒙運動的柔性基本架構、打造誠信和互助的社會。" 資本主義發展到現在,因為過於強調個人利潤極大化,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將使得社會信賴程度低、暴力行為多、參與社區事務程度低、投票率低、對婦女和少數民族歧視多,自然產生惡性循環,而西方國家的當政者,應該努力建構一個社會安全網確保基本生活水準、基本人權、機會均等、以及政治決策者負責任,因各國風情建立合理的責任和義務,才能讓資本主義平穩運行下去,否則貧富差距拉大,難保不會出現另一個共產勢力,將世界又帶往回頭路走。

 

全書內容豐富,作者貫通中國和西方世界從古到今的社會經濟演變,將許多矛盾和爭議點分析的十分精采,不偏頗的道出今日中國共產主義的困境和西方資本主義的走偏,更是難得的中肯觀點,值得關心中國、甚至世界未來如何運作的人一讀;有趣的是作者是英國人,以非美中、也是前世界強權(英國)的角度發聲,更有其珍貴、獨到之處。

 

另外譯者林添貴先生,除了肯定作者中肯且旁徵博引的分析外,對於是否各界能夠聽得到這種聲音感到悲觀,我也十分認同,有點無奈,但或許比較接近事實。他表示中國能夠拯救世界頹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冀望殷切、或許在短期之內不易聽到期待中國重視人權、推動民主的聲音。作者Hutton先生苦口婆心揭示西方啟蒙思想的價值,恐怕也要淹沒在這一場金融海嘯當中。

 

內容簡介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擱置政治改革,全力發展經濟,走臺灣、新加坡的模式。一方面加強沿海的基礎建設,並先後引進臺、港與世界各國的資金、技術,在全球化的商品體系中,扮演低價製造工廠的角色,切入全球產業供應鏈。

 

中共很清楚,經過反右、文革、六四,其政權的正當性只可能建立在經濟表現之上。摸著石頭過了三十年的河,發展出一套既違背社會主義,也不像資本主義,儒家價值又管不了的畸形威權政體。

中共抓牢搶桿、箝制思想,訴諸威權與民族主義,對內壓制異議,對外強調和平崛起,也的確能有效治理,並打造出若干足以與西方跨國企業相比的公司。

 

但是作者指出,資本主義並不是只有「利潤極大化」而已,它背後有一整套價值體系在支撐;航海大發現之後的貿易利益,需要有全球治理的公司經營,連帶發展了獨立的司法、金融體系,以及公民社會的權利義務。啟蒙理性進一步假設人人權利、機會平等,鼓勵個人求知、冒險、創造,孕育了多元價值。凡此種種,中國都有待發展。

 

但是,時間並不站在中國這一邊。中國的貿易出超、人民幣匯率不升值,已經引燃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敵意,中國本身也開始嚐到巨額外匯存底的苦果。

 

享受改革開放經濟果實的中產階級,權利意識開始抬頭;被改革列車遠遠甩在後頭的七億農民,如果無法默默承受,就只有起而抗議。

 

中共怕放了就亂,但是不放,民怨日積,而黨的權威日益低落,難保不出問題。尤其經過這波金融海嘯,出口受挫,經濟成長率大幅滑落,就業機會萎縮,失業大增,中共轉而擴大內需,但問題是沒有法律保障、社福措施闕如,難以刺激消費意願,種種問題正在醞釀、串連,這難道會是一場「超完美風暴」的「惡兆」?

 
作者簡介

威爾 賀頓Will Hutton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畢業,修習社會學與經濟學,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觀察家報》(Observer)(擔任總編輯)、《衛報》媒體集團任職。2000年起擔任「」(Work Foundation)執行長,倫敦政經學院(LSE)教授,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布里斯托大學與牛津大學曼斯菲學院(Mansfield College, Oxford)客座教授,著有The State We’re In和The World We’re In。本書是賀頓最新的著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