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其實是有點帶有回憶錄形式的寫法,
我特別喜歡作者描述1987年大崩盤、所羅門的大鳴大放到衰敗、也間接造成1998年LTCM騎著槓桿周期下地獄的過程
正因為作者真正見識過這一段戰役,看起來就特別精彩,有時某些敘述還挺令人拍案叫絕的.....

但這本書畢竟不只是回憶錄,還具有些許闡揚理念的企圖,
因此在後1/4的篇幅,就用偏哲學甚至是數學的比喻探討為何現在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
其實如果有看過索羅斯書的人,就可以知道作者寫得是相對淺顯多了,所以可讀性是挺高的囉...
但可能需要懂一些期權和套利觀念的會比較容易融入

至於他的想法我也滿認同的,
譬如流動性是金融世界的根本,沒有考慮到流動性的交易策略,到最後都會造成市場災難(LTCM就是典型例子),尤其是處在運作快速、每個細節都脣齒相依的當今.....
金融管制不能只治標不治本,如果因為某個金融事件發生,就開始設計複雜的法令規範,只會讓事情越變越複雜而漏洞百出,反而讓之後之災難更無法預測;
這個金融環境可能需要的是減低市場複雜度的需求和降低各環節緊密連結的需求,因此金融商品的單純化和降低財務槓桿的運用,可能才是避免金融再起大危機的方法;

這本書於2007年4月美國出版,因此推估作者大概是在2006年完成此書的
那時次貸風暴才只是悄悄成形中,避險基金中也只有Marathon傳出危機,股市正在持續創新高....
據說作者提出上述理論時,還遭到不少人批評,多半是金融商品簡化是走回頭路、講法過於悲觀之類的評論

但走到現在,道瓊在2008年ㄧ整年跌幅超過40%,新興市場更是股價腰斬,
沒多少人會在2006年就料想到美歐的次貸問題竟然可以讓全球都重感冒(最誇張的是很多婆婆媽媽也可以講CDO、MBS是什了...就知道股市跌多重)
而這次金融危機的禍首和金融商品創新(也多少等同於複雜)脫不了關係,這也再再證明,作者親身經歷1987和1998風暴所歸納的結論是可信服的


不過雖然我同意作者的論點,但我認為市場會降低商品複雜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景氣開始向上、人逐漸變得貪婪後,這些論點都會被拋在腦後,或許大家只能向上天祈禱自己不是最後ㄧ個上車的人....
這本書是寫給有經歷過金融危機的大眾看的,希望大眾能在投資前多ㄧ點理智,才可以讓自己的財富在金融危機中相對保全....


簡介
巿場失常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李察.布克史塔伯以他豐富的知識,為讀者闡述為何今天複雜的金融巿場結構,才是造成許多超大威脅風險的原凶。

他清楚點出所有風險的重點:巿場架構已複雜到無法做出任何有效評估。這無疑對當局『較佳的評估和風險管理會讓一切都沒有問題』的說法是一大諷刺。

為什麼金融巿場總是無法振作起來﹖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經濟上的風險大減、金融不斷創新,風險還是居高不下﹖
為什麼金融巿場的安全性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樣,被大幅改善﹖
為什麼投資巿場危機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規模愈來愈大﹖
身為避險基金裡的「科學家」,本書作者設計出的複雜選擇權和衍生商品,
成功結合了金融巿場的全球化和速度,卻反而讓巿場愈來愈難以控制。

在這本獲得多家媒體肯定的暢銷書中,布克史塔伯博士提供了他與
巴菲特、桑迪威爾、梅利威瑟等多位全球最有影響力投資大師
共事的第一手經驗,回憶他對巿場崩盤的「卓越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