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尤.奈斯博 Jo Nesbo
Chizu小評
作為「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引進台灣的第二本書(第一本為知更鳥的賭注),我是有些期許的。但看完本書之後,是有點失望的,但google試讀的讀者對本書的評價後,我有點懷疑我的閱讀能力,怎麼大家都把這本書講得那麼好看,可是我卻完全無感、甚至有點不耐煩的翻完。直到我看到作家黃國華的書評之後,才有找到知音的感覺。
本書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背景來增添整本書的吸引力,確實他在描述很多追查犯罪嫌犯時有其高明的地方、可以把很多龐雜的細節以及眾多的角色處裡的有條不紊,但除非是特別喜歡研究細節的讀者,恐怕會對前三分之二的敘述所打敗,而不用說出場角色多到容易混淆這個問題。其實角色繁多似乎是北歐犯罪小說家的特色,至少轟動全球書市的千禧年三部曲和本書作者的前作知更鳥的賭注都屬之,但是整體背景的強大,會讓讀者始終知道主軸在哪,不會因眾多的角色出場而失焦,顯然本書並不具備這樣的特點,這也是我沒有給本書很高評價的原因。不過這純粹是個人意見,也有許多書評給予本書很好的評價,大家也可以參考。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目前分類:美歐小說 (137)
- Sep 19 Mon 2011 00:14
尤.奈斯博在台第二部譯作:復仇女神的懲罰
- Sep 19 Mon 2011 00:13
我讀俄羅斯之冬
★★★☆ 作者:達芙妮.卡洛泰 Daphne Kalotay
Chizu小評
將首席芭蕾舞者、詩人、作曲家、珠寶以及神祕文學教授等眾多題材結合的俄羅斯之冬,對我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將極權和藝術發揮到極致的蘇俄,對於遠在亞熱帶的我,就是充滿著一種神祕的美感,即使在閱讀過很多關於蘇聯時代的控訴報導或小說(如第44個孩子)之後.....
但或許是期望越高,讀畢之後的失望感也就越大。本書將首席芭蕾舞者妮娜在年老、不良於行時選擇拍賣價值不菲的珠寶首飾,展開她的回憶之旅,從蘇聯鐵幕逃出來的她,原來還有個詩人老公,且在蘇聯時代活躍於藝術和政治界,但為何只有她一個人逃離,其中又有何誤會,國家體制又為她的一生扮演何關鍵角色,都一一獲得解答。但重點是,或許作者一直維持這種優雅的筆調,到頭來,當我回想妮娜是否有充分理由逃離時,竟是如此的單薄?或許在那個年代,要保全自己就只能這樣吧....但對我還說,實在是不充足,因此對映到妮娜年老時的落寞和了解真相的痛苦,同理心消失了,原先的高期待感也消逝了。
- Sep 03 Sat 2011 16:34
倒吃甘蔗的閱讀經驗:最後的外科醫生
★★★★ 作者:麥可.帕默(Michael Palmer)
Chizu小評
麥可.帕默(Michael Palmer)繼<<第五瓶血罐>>後,在台推出的全新譯作,出版商用美國最傑出醫學驚悚作家來形容這位作家,這時我就想起那該把另一位醫學驚悚作家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放在哪呢?所以我決定稱他為美國醫學驚悚天王,這樣也不需要硬比天王、天后哪個比較厲害!
- Aug 07 Sun 2011 21:11
我讀罪行
★★★★☆ 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Chizu小評
我想我是會期待這本書的某幾篇故事拍成電影的,這應該可以補足很多短篇敘述的空白,讓讀者去深入了解導致罪行發生的複雜因子,來給這社會更大的衝擊和教育意義。也不是說我不喜歡本書,只是11篇真實案例中,不是每個都給我強烈的衝擊性,而一經分散的感動和震驚,使得我很快就把大部分的案例給忘了。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推薦第一篇"費納醫師"、第三篇"大提琴"、以及最後一篇"衣索比亞人"。希望這三個故事未來都能夠搬上大螢幕,我想會得到更多的掌聲和世人對罪行的思索。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1個完全真實,如電影般的親身案例,
- Jul 17 Sun 2011 13:23
又一北歐犯罪小說巨作-知更鳥的賭注
★★★★☆ 作者:尤.奈斯博 Jo Nesbø
Chizu小評
我想這本書的問市,應該是繼千禧年三部曲(即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後、最重要的北歐犯罪文學引進台灣的宣示,和千禧年三部曲作者Stieg Larsson比較起來,Stieg Larsson的背景更不惶多讓,曾是搖滾巨星,白天在金融界工作,最後因樂團和工作無法兼顧,最後決定休息半年,也讓他成為北歐犯罪小說天王。而本書是「哈利.霍勒警探」系列作品的第三本,看起來台灣的出版社並沒打算出前兩本,而是挑選此系列當中的中間三本來作主打。
在看完本書之後,對於出版社選擇本書作為台灣讀者認識Stieg Larsson的第一本書,我覺得是有策略性的,看過千禧年三部曲的應該都會對文中所描述的瑞典性犯罪走私嚴重、媒體以及警政互相勾結印象深刻,但離我們距離遙遠的北歐國家,也擁有歷史包袱,雖然從來也沒有人好好去探討過,彷彿北歐是個不會受到國際局勢干擾的淨土。但本書卻從滿腔熱血的愛國挪威青年,在半世紀之後、決心向挪威國王行刺展開,而警探哈利當然就是負責阻止這個悲劇產生的主角。
- Jul 03 Sun 2011 20:04
清新小品-帶我去月球
★★★★ 作者:侯文詠
Chizu小評
一直沒什麼機會看侯文詠的書,所以也很難說這本書和他的舊作孰優孰劣?但我感受到的是他寫書時所體會到的生活的重量,如果是45歲左右的已婚朋友,應有心有戚戚焉之感。
大潘的家庭美滿,爸爸負責賺錢、媽媽則在家打理一切,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但一切就在爸爸脫口說出大家都在花他賺的錢之後大變,原來爸爸媽媽心裡都有各自的抱怨,家庭氣氛轉差,3個小孩只好想辦法挽救爸媽感情,卻也發現到大人那種藏在心理卻表達不出的關心,當然結局絕對是好的,否則也太沒道理了,怎麼可以讓彼此還互相有愛的家庭分崩離析呢?
到底是負責賺錢養家的爸爸辛苦?還是負責在家打理大小事的媽媽辛苦?我想當事者應該都會覺得自己最辛苦,倘若遇到不順或心情煩躁,常一不小心說出的話往往傷人而不自知,這或許也是現在離婚率偏高的原因吧。但有些誤會,常常只要花點時間打開結,就會發現彼此都還是為對方著想,否則大潘爸爸怎麼會幫媽媽買月球土地契約證書呢?所以不要默默的為另一半作一些事而自以為對方會知道,有些人就是有些鈍,反而還會因此造成誤會,這就是最大的不幸囉.....
- Jun 26 Sun 2011 21:34
讀"諾貝爾少年"
Chizu小評
看完本書,我只能說這真是個令人心疼而又哀傷的故事,除了心疼諾貝爾少年的無辜和超齡的懂事外,原來背後隱藏的真相卻又是那麼殘酷。很佩服作者用這麼精簡的文字,不僅對親子教育作反思外,後面1/3劇情的急轉直下,只能用大為驚訝來形容,這完全超過我的預期,因此讀起來後勁頗大。為了讓未閱讀的朋友也能夠享受這樣的閱讀驚喜,我選擇不說出結局,雖然這會讓我的小評少了可以探討的內容.....
關於親子教育,很多父母多半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因此總會把自己的過多期許加諸在小孩身上,忽略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專長。本書中的少年更是此種想法的受害者,母親從小就灌輸他有諾貝爾基因,所以期望他會在某方面有驚人的發展,但儘管少年怎麼努力,好像也只有比一般人好一點的學習能力,所以覺得他讓媽媽失望,所以媽媽才會不快樂、甚至還數度因吞食過多藥物而送醫,小小的心靈充滿這麼多負擔,怎麼看都捨不得,要不因為本書少年的樂觀和認真,我想大部分的小孩都會選擇離家,或心懷怨恨影響心理的發展吧,很多問題青少年也是這樣成長的吧。所以已為人父母的朋友們,或許可以藉由閱讀此書了解孩子背負期許的壓力有多大,不要再讓無謂的壓力壓垮下一代了。
- Jun 19 Sun 2011 13:00
解開創銷小說寫作法則-我是暢銷小說家
★★★★ 作者:史蒂芬.赫利 Steve Hely
Chizu小評
此書是標準的反諷小說,反諷的對象是大部分讀者以為非常清高的出版界;每本書都是作家發自內心的嘔心瀝血之作?只是為了抒發而不為賺錢的作品嗎?錯錯錯,很多暢銷書可是有一定的公式可循呢。
本書的主人翁皮特其實是個有些文采且看過很多經典的人,對於哪種書是經典或是垃圾剖有見地,不過因為他前女友搶先一步結婚,他為了能夠帥氣的出席婚禮,決定研究市面上的暢銷書,並歸納出16條暢銷書法則,在寫書期間,可以看得出他對哪些暢銷小說家的不屑(還真的有點出真名喔),哪些才是經典,不過為了賺大錢,他情願循著那些法則來寫處女作,結果生出的當然是刻意到極點的作品;不過這不打緊,只要出版社和一些書評的運作(稱讚或批評的都可),真的讓他的作品鹹魚翻身,擠身暢銷書行列,在我看來真是諷刺到了極點,不過這似乎是現實。
不過我還是寧願相信讀者是明智的,如果哪個作家一直套用幾種公式來寫書,銷量一定會一本不如一本的;至少我就看過幾位曾經很紅的英美作家,因為常用同種類似的起承轉合寫作、只是套用不同內容,在台灣的銷量每況愈下,所以出版界也不要以為讀者是呆子,我們還是分辨得出好壞的。
- Jun 11 Sat 2011 14:57
要了解以阿衝突,請看"攻擊"
★★★★☆ 作者:雅斯米娜.卡黛哈 Yasmina Khadra
Chizu小評
種族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往往是最難化解的,就如同西方人看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常常有看沒有懂一樣,那種複雜的情結的確不身在那個環境、經歷一些事件,是永遠無法感同身受,因此新聞事件如何解讀和闡述,往往形成外界的刻版觀點。我們對於中東世界也一樣,台灣媒體多半以美國角度來報導中東事件,但大美國主義之下的觀點,往往會對阿拉伯回教國家不利、反而容易同情以色列的處境。因此當2001-2003年新聞上每每出現巴勒斯坦某些激進組織採取自殺炸彈攻擊時以及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很容易將阿拉伯回教世界的人和恐怖份子畫上等號,我想這樣的偏見一時之間很難改變,恐怕只能靠著文學的書寫來讓評價標準回歸中性吧。
本書提供了很好的切入角度,讓讀者對以巴衝突的緣由更加了解,讀畢之後,彷彿我也漸漸了解為何以巴之間總採取冤冤相報、惡性循環的衝突戲碼;因為深植在人心的衝突和宿怨,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或許政府之間可以握手言和,但民間因為過去宿怨,導致阿拉伯裔和以色列裔之間仍存在有巨大的鴻溝和歧視時,弱勢的一方往往只能選擇最激進的手段來反抗,自殺衝突就隨即而生,因為生不如死的活著、還倒不如做點激進點的動作,看看可否讓這個社會正視問題。但客觀的第三方都知道,這是全然無用的舉動,那只會讓雙方衝突更佳激烈、導致兩敗俱傷罷了。但.......要讓處在互相怨恨情緒的以巴人民超然的看問題,恐怕只能靠更明智的領導人以及更多民間友善的種族交流吧,可惜由本書的結局看來,要達到這一步,恐怕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認為本書的角色設定非常有趣,一對已規劃為以色列籍的阿拉伯夫婦,生活優渥,丈夫阿敏為外科醫生,自認為已經獲得以色列人的尊重,覺得以巴衝突不適合用在他身上;但有一天,他的太太絲涵卻成為在郊區速食店自殺炸彈攻擊事件的炸彈客;這一炸也炸出了阿敏的疑惑,他不知道為何絲涵要如此作?他們的生活不是令人稱羨嗎?於是他決定去找尋真相,回到絲涵和他自己的故鄉(位於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居住區),越探尋越知道真相,他越痛苦,原來他的優渥生活讓他不了解他同胞的處境,但似乎他也有些無能為力,唯一知道的是彷彿有些回不去了,冤冤相報的戲碼從來都不曾停止。
- May 15 Sun 2011 21:39
殭屍版羅曼史-體溫
- Mar 27 Sun 2011 19:58
都會心靈寓言-兜售夢想的先知
★★★★ 作者:奧古斯都.庫里 Augusto Cury
Chizu小評
這是本故事皮、心靈叢書骨子的書籍,透過跳脫教條式的口吻,讓讀者重新找回生命的熱情和心靈的平靜。整體來說,這樣的安排對我來說是成功的,因為習慣閱讀故事的我,幾乎很少看純心靈養生書籍,總認為那些老生常談只騷得到皮毛,對我少有振奮激勵效果,例如前幾年很紅的秘密,坦白說都一直讀不完。儘管也不能說用故事手法寫成的類似書籍一定會讓我茅塞頓開,但至少讓我有讀下去的動力,我想就是此書成功的地方,讓不會閱讀此類書籍的讀者,也願意一窺究竟。
故事開場就頗具吸引力,ㄧ位具有名望的大學教授,居然企圖跳下摩天大樓,正當眾人束手無策之際,一個神秘的男子上前來拯救了他;大學教授因此加入神祕男子、成為在街頭兜售夢想的一群,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神祕男子被各界封為先知,但他不以為傲,繼續不斷得找尋機會賣夢給大家,包括販夫走卒、醉漢、金融菁英、模特兒....等都是;當然人紅、是非就多,先知的背景越發引起矚目,反對者試圖挖出他不為人知的過去,結果居然是個大家都沒想到的真面目。這樣的巧妙佈局,讓我按耐住天生不喜歡看有點教條的文字(畢竟這還是有點心靈教育的成分,因此多少有些教條式內容出現,但比重不會太高),冒出一定要讀完的決心,因此也稱得上是個特別的閱讀經驗呢。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Feb 27 Sun 2011 14:13
讀蘇聯解體來的第一本禁書:第44個孩子
★★★★☆ 作者:湯姆.羅伯.史密斯Tom Rob Smith
Chizu小評
這本書應該算是反極權的省思文學,控訴的是二次大戰後的蘇聯;生長在屬於民主國家的台灣,且是未經歷228那段白色恐怖時期的世代,很難想像生活在威權、什麼都被監控的時代,是什麼樣子?讀畢之後,似乎有點了解爺爺腦子裡根深蒂固的反外省人的情結,我想那時代的回憶可是深深的烙印在那世代的腦海裡。
- Feb 13 Sun 2011 17:59
讀保羅.奧斯特之黑暗中的人
★★★★ 作者: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Chizu小評
幾年前喪妻的布里爾跟離婚的女兒以及喪夫的外孫女住在一起,屋內空氣應該不用想的就知道多麼凝重灰暗;因此年邁的布里爾深受失眠所苦,在現實生活掙扎痛苦之際,只能寫一個故事來使思緒抽離,這個故事的主角布里克睡醒之後,發現自己深處在內戰頻仍的美國,但卻沒有經歷911或是伊拉克戰爭,他一臉困惑之際,被強壓著去殺一位名為"布里爾"的文學家。有點荒謬吧!居然杜撰一個角色來殺死自己,就可知道布里爾是多麼想逃脫殘酷的現實,每每在夜晚睡不著之際,回想過去的美好和可惡的背叛,抱著回憶試圖入眠,但未果,才會希望故事的主角來一搶把他致死;更殘酷的是,他的後代似乎也各自守著悲哀而失眠。布里克真的有把布里爾殺死嗎?讀完本書後,或許你也可以找到在亂世中的一些處世哲學。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Feb 07 Mon 2011 22:15
又一科學小說力作-最後理論2科學之子
★★★★☆ 作者:馬克.艾伯特 Mark Alpert
Chizu小評
2008年底看完最後理論1之後,就壓根沒想到會有第二集出現,心想作者還能夠端出什麼菜來取悅挑剔的讀者呢?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作者應該對第一集沒有開拍成電影有些耿耿於懷,所以在閱讀第二集時,文字敘述具有十足的畫面性,也難怪《末代武士》製片公司即將開拍電影,這應該是為電影所打造的著作吧。
- Jan 23 Sun 2011 20:00
藏書界的暗潮洶湧-書探的法則
★★★☆ 作者:約翰.鄧寧 John Dunning
Chizu小評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應該是個愛書的人,但或許沒有愛到癡狂吧,所以坦白說,在閱讀本書時,始終有種走不進書中世界之感,也算是名書評的余小芳乾脆形容為疏離的氣息,想想也很貼切。對,就是那種只能在門邊觀火的距離感,讓我對書探間因書引發的殺機沒有太大感觸,再加上冷硬派推理一向不是我的菜,所以我始終體會不出這本書的價值。據說在1996年出版的日文版本,因首刷絕版、也成為珍書,所以我對本書評價不高、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所以朋友不要太被我影響,要翻翻書才知道喜不喜歡。
但本書還是有些地方值得一提,包括提供何種書才能成為珍品,價值才能水漲船高,這可能跟大家所普遍認知到名家作品價值必增值有很大的落差,文中還不時嘲諷史蒂芬金的作品,還有把憑沉默的羔羊聞名世界的湯瑪斯·哈里斯之作品人魔當眾批判,更是反映出作者的偏好;或許在書探的世界,那把尺很特別,偏偏那些珍品又稀有到僅存一本時,殺機便湧現,才成就了此書和其同系列的4本作品。
- Dec 19 Sun 2010 15:27
虛擬世界的反思-謎網
★★★★☆ 作者: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Chizu小評
現代人的生活似乎越來越離不開網路,網路社群的重要性幾乎要凌駕於真實世界;比起報章雜誌和電視的資訊,網路訊息和流言似乎被賦予更高的真實性,但真的是如此嗎?作者藉由本書帶你體會網路世界黑暗的ㄧ面,儘管網路匿名的特性讓每個人都可有自由發聲的空間,但卻更容易被有心人士操控,ㄧ件小事在網路上會以光速傳開、傳開的資訊是否屬實完全沒法掌控,於是只因長青春痘而自卑又沉默的查維斯,突然成為網路上人人撻伐的對象,還惹上一連串犯罪事件,到底查維斯是不滿被陷害憤而走險、犯下殺人罪嫌,還是有幕後人利用查維斯來剷除異己、滿足自己的欲望?
看完本書,你一定會減少自身在網路上留下個人資訊和狀態的頻率,用"網路"如虎口來作一簡短形容,應該是十分貼切。
除了對虛擬網路世界的反思外,本書也是「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之一,這一系列都是將讀心術加入犯罪案件的調查,老實說是個挺有趣的安排,觀察對方肢體的反應,判讀屬於何型人,再利用該型人的弱點套話,雖然不一定百分百準確,但對案情的發展往往有正面的進展,難怪每個FBI探員都要練就讀心術。目前在台灣最有名的相關書籍應該是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該書作者12/22.23在台灣會有售票大型演講(http://event.yourcs.com/2010/fbi),據說大家為了測驗他的能耐,還請他替五都市長作分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043012.shtml),大家可以看看準不準,再考慮要不要買票去聽演講囉。
- Sep 12 Sun 2010 21:04
格局有氣魄的吸血鬼小說-猶大之裔
★★★★☆ 作者:馬庫斯.海茲(Markus Heitz)
Chizu小評
正好閱讀本書時,計劃前往德國旅遊,但看到一半發現自己其實有點膽小,怕到德國碰到吸血鬼怎麼辦?所以只好硬生生剩下後半部、等從德國玩耍回來才看;不過我好像有點杞人憂天,本書發生在德國的場景多在萊比錫和不來梅,這次根本沒機會去到,我想是我自己找藉口偷懶不看書的。
買書買越多,對書腰上的文字推薦就有點感冒,尤其是看到言過其實之讚美詞時,心裡就會有些圈圈叉叉,不過這本號稱史上最華麗鬼魅的吸血鬼小說,我倒是還挺認同的。撇開我對吸血鬼故事的中性喜好,本書的確有把吸血鬼故事的格局擴寬許多,場景當然免不了出現大量華麗血腥的格鬥,我已經能想像如果搬上大螢幕,那些畫面應該都是血流成河吧!但隨著劇情由似乎獨立的兩個故事,慢慢匯成同一支流時,你將能夠見證1670年俄圖曼土耳其的席拉慢慢變成2007年萊比錫的希雅之精采歷程,尤其是文末解開希雅為何照著名單一一招喚那些人迎接死神的降臨時,彷彿過去300多年的腥風血雨都得到救贖,很特別的佈局。喜歡吸血鬼題材的朋友,千萬不可錯過這本格局相當有氣魄的書。
書簡介(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Aug 08 Sun 2010 14:02
談回憶的真實性-無期徒刑
★★★★ 作者:蘿拉.李普曼
Chizu小評
卡珊德拉為了再度返回暢銷作家之林,想挖掘昔日朋友卡莉歐普被控殺嬰、且寧願服刑七年也不願說出真相的秘辛,結構上可以視為推理解謎之作,但骨子裡完全不是,因此若將本書想像成追求殺嬰真相的緊湊作品,恐怕會有些失望。
書中談的是回憶和其真實性,靠寫兩本回憶錄名利雙收的卡珊德拉,似乎認為她書中的文字代表絕對的真實性,包括她父母離異的原因,沒想到一趟回鄉探索殺嬰真相之旅,竟然讓她聽到許多不同於書版本的真實人生:原來她十分介意的在學校被欺負、好友卻完全不插手幫助事件,在徵詢昔日好友後,居然有天差地遠的解讀;尋找殺嬰真相的過程也遭遇許多挫折,每個人礙於所處環境、文化和種族的不同,對卡珊德拉的來訪都十分抗拒,只希望過去的事就過去,即使目前所認可的真相並非真實的也無所謂;或許是有其他的力量(如愛)讓人沉默,但沉默或許比掀開血淋淋的事實更讓人接受,何必去把真相揭開呢?文末對殺嬰事件真相的處理十分成功,雲淡風輕的帶過,畢竟那是別人的人生,而對於自己回憶錄的記載錯誤,也運用新版書後加上長跋說明,可說是高明之舉。不過本書談的多是作者卡珊德拉和她親朋好友的生命片段,難免讀來瑣碎,可能不太適合重口味的讀者閱讀。
- Jul 25 Sun 2010 21:21
古典歷史點綴之俄國犯罪小說-厄夜蘭花
★★★★ 作者: 波莉娜.達許可娃 POLINA DASHKOVA
Chizu小評
在瑞典已故作家史迪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在台灣大紅之後,的確會讓讀者引頸期盼更多歐洲犯罪小說的問世,我想此書應該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大家印象中的俄羅斯,是金磚四國之一、靠賣原油和天然氣再度成為強權;不過政商貪污盛行、人民言論自由遭到部分箝制,也一直為人詬病,蘇聯時期的產物KGB目前是否還潛伏民間從事類似秘密警察的任務,也一直是大家熱衷探討的話題,因此我認為俄羅斯的犯罪小說,在先天上就很有優勢,光是從揭開部分俄羅斯的神秘面紗的角度看,就很有價值。
根據書前面導讀俄文系熊宗慧教授(http://www.pots.com.tw/node/5506)的介紹,知道本書作者是俄國三大推理小說女王之一,擅長將俄國歷史文化帶入小說中當做佐料,增加內容的厚實性,而本書的佐料乃是1830年發現的精雕細琢之蘭花胸鑽,炫麗奪目,讓歷年來企圖擁有的人迷失,也導致八卦節目記者艾爾瓊之死。原本應只是尋常處理的凶殺案,在導入辛辣媒體、警界與黑道掛勾戲碼之後,更增添俄式風味。
除此之外,描述過去爭奪蘭花胸鑽如何造成貴族商人間鬥爭的文字也讓本書擺脫較冷硬的犯罪小說刻版印象,算是一大特色,不過這有利也有弊,嚴格說起來,這本書可能無法被歸類在解謎的犯罪小說,沒有一個最主要的主角、是個很特別的設定。另外解謎也不是重點,如果原本抱持想看俄國版阿嘉莎.克莉絲蒂作品的人,或許會有些失望。且書腰上所寫將波莉娜.達許可娃和千禧年三部曲相提並論的文字,我也認為是有些言過其實,至少以本書來說,我並沒有認為它可以比得上千禧年三部曲之任何一部,可能要等待她的其他作品問世,才能看看是不是有阿嘉莎.克莉絲蒂和史迪格.拉森的能耐了。
- Jul 18 Sun 2010 18:16
少了夢幻的神祕系列三-神秘回聲
★★★★ 作者: 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Chizu小評
不知不覺得,神秘系列已經出到第三集,自成一派的童年/青少年創傷推理系列也將持續與讀者見面,只不過再這樣寫下去,大家都會認為愛爾蘭警探和臥底小時候都曾遭遇過難以抹滅的陰影/創傷吧!!!
老實說看到本書主角是法蘭克時,我已經完全忘記他在神祕系列第二集神秘化身的形象,換句話說,沒看過之前兩本書的讀者,也不會有任何進入障礙,基本上神秘系列都是很獨立的文本。不過本書依舊承襲前作、從過去對目前生活的影響出發,最想忘記/隱藏的過去,隨時會冒出來,讓你我徹底面對,突然之間便會發現,那個過去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之後的生活,非得要正視這個過去、血淋淋的找出真相,才有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主角法蘭克從小就生長在藍領家庭,父親常常被解雇,每被解僱一次,家庭成員都會倒楣,因此法蘭克從小就不喜歡他的家人,好不容易到了19歲,決定鼓氣勇氣與女友蘿西決定私奔到英國、藉此擺脫束縛和追求夢想,但私奔當天蘿西卻沒有出現,法蘭克只能帶著不解和心碎,走上臥底警探之路;如此遺憾的過去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也間接影響他的婚姻,最殘酷的是22年之後,因為蘿西手提箱被找到,法蘭克被迫回到22年前他最傷心的過去,審視他與家鄉忠誠之地永遠剪不掉的關係,於是與父母、兄弟姐妹與當時同伴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還是一一被檢視,除此之外,前妻、女兒又來插一腳,讓法蘭克找出謀殺蘿西和弟弟凱文兇手的過程多了很多人味。